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聊天室》经典观后感集

时间: 2021-03-11 07:30:52  热度: 253℃ 

点击全文阅读

《聊天室》是一部由中田秀夫执导,亚伦·泰勒-约翰逊 / 伊莫琴·普茨 / 马修·比尔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聊天室》观后感(一):NO WAY OUT

从起飞到落地,刚好看完这本电影。如果不是手边没有其他可以消遣的东西,绝对会让人看不下去。

看完这片子,让我想起《告白》,看来我真的不待见日本导演的这种风格。一个无聊的故事,没有任何的惊悚,悬疑。倒是全片充满的极度压抑的情绪,从昨天蔓延到今天,NO WAY OUT。

《聊天室》观后感(二):为啥么给五星,理由很简单~~

最重要的一点,***,日本人总算能拍出这种节奏稍快一点的,没有太多长镜头,和莫名其妙定格的类恐怖悬疑片了~~,如果这片子在他们国内拍,我想都不用想,肯定看不下去,我有看了太多日本恐怖片睡着的经历了,最后只好把日式恐怖片当文艺片来看了~~~

第二点,男二号很有JOY DIVISION的气质,男一号是GOTHIC METAL~~

《聊天室》观后感(三):不是惊悚恐怖片

剧本里有很棒的创意,但导演无法成功地将这些闪光点在大银幕上展现出来。也许这种题材实在难以用电影语言来表现,而本身这就是爱尔兰一出舞台剧的剧本。如果导演不是中田秀夫的话,我实在没兴趣去关注。影片入围2010年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我猜想也是冲着导演的大名去的。实际上这根本不是什么惊悚恐怖片。只是描写一群沉迷网络逐渐脱离现实的年轻男女。看完之后,我觉得无法帮助那些青年摆脱网瘾或消除自杀念头。这也许才是影片最失败的地方。

《聊天室》观后感(四):没觉得超差啊

记得前不久国外有个新闻,大致的内容是母亲质问女儿的网友们,为什么女儿在发出自杀信息后没有一个人有点劝阻、关心的情绪对话,背道而弛的内容倒是无所不在?

还有就是同僚说得故事,隧道里一辆车翻了,应该就是倒过来的那种,情势当然不算危急,但可怜的车主看到的是冲过来的人不约而同的举出手机狂拍,回到单位已成博文新闻人物。

我们的全新一代到底怎么了?明是非但不知道重要性吗?有些东西是一次也不能错的,所以在交友方面自己不太信任网络,也很少发表关键建议,自己没尝试过的东西别乱表现,老祖先说了,己欲不为,勿施于人呢!

《聊天室》观后感(五):不深刻,但是剧情的基调有点尖锐。

一部内容悲观消极的电影。极度悲观的主角,但是又不敢自杀的主角,依靠着夸大别人的消极,滋长,丛勇他们自杀来让自己觉得慰藉。单看这些,这主角还真是个不折不扣的变态,所以此片完全可以归类为心理变态片。。

不过本片把网络中的聊天室给具体化的idea 还挺新颖的。。不过当看到电影中刻画的jim的形象时,确实心理一震,似乎自己对号入座了。那种胆小,懦弱,害怕面对现实的个性,真的很容易让悲观消极面无穷的放大。 当影片的最后,主角William向后一跳,一辆火车呼啸而过。。当jim亲眼看着这一幕的时候,我想他似乎也自我完结了一次,可以对人生重新认识起,摆正过多的极端想法。

william的压力大多来自于家庭,有个很事业杰出的哥哥,家人似乎没有给他太多的压力,不过压力真的是无形中产生的,而且慢慢的滋长着,当他妈妈用一种无比失望伤心的眼神看着他时,他彻底跌进了恶魔的怀抱。让本该可以好转的气氛瞬间下降到零度。

。。。what?里面有kick ass里的演员?哪个?我怎么没有认出来!

《聊天室》观后感(六):另类网络青春史

纯粹是因为得知是中田秀夫导演才慕名而看,虽被冠之以惊悚的名目,但其实不然,可能很多人在看到惊悚后便会同他曾经执导的《午夜凶铃》联系到一块儿想象,但其实此片仅仅是一部讲述关于青春期的孩子在不同背景、状态下产生的问题,且是把日本当时震惊一时的网络集结自杀事件热点话题搬上了荧幕,用一个虚拟世界的手段勾勒出了一副真实严峻势态的发展,题材不错,反映比较独到深刻,5个年轻人聚集一个聊天室,畅所欲言的同时是时刻面临的危机无所不在,能否走出自己内心的阴暗,一切掌握仅在自己。

影片以威廉开始,讲述他在各种病态扭曲的现状中在网络上找寻出路,出口未能寻到反而招致自己内心扭曲的阴暗,看着他人自杀的整个过程,不知道是已经刻板其中还是乐在其中,威廉想要透过网上结交到的虚拟友邻来面对自己的痛楚甚至帮助他人解脱困境远离尘世,吉姆的出现才能看出主角不止威廉,从小被遗弃的吉姆才是始终在自己人生中充满困顿、挣扎的那个悲惨的人。威廉想要唆使吉姆自杀却被其他网友搅浑,结果自己跳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谁在青春期没有过或多或少的抑郁、颓废、迷茫,谁都从那一步走来,没有那些经历又如何能彰显最真实的自我,将整个虚拟的网聊用最立体的视觉感触效果展现在荧幕上,从大胆的用色效果上可以看出对青少年焦虑、愤懑的内心地最好展示,加以部分镜头的剪切更能贴近最内心的独白,中田秀夫用另类的手段诠释了在这个网络横行的时代青春期的孩子们所能感受到的自己的那段青春史。

《聊天室》观后感(七):杀人聊天室

典型的英国蓝调电影,沉美基调里暗涌尖利。聊天室画面色彩缤纷、活力自信,转到现实便是平静寞落加一点生活的无趣。和我们从玩着手机突然转头面对一屋真实的感觉相符,这种朦胧的失落感从画面的转换中体现出来了。从父亲的责骂和母亲的哀求可见,威廉早就染上怂恿他人自杀的血,当然,自己也尝试数次但未果。旁观他人一步步遭受伤害最后自杀对他产生一种邪恶和破坏性的快感,当然,他对直播自杀视频的追求有很大可能是追求“移感”——看他人自杀好像自己在自杀,在医学上这会产生一种“脑内腓”,极端刺激的快感。

正是这种病态的追求和家庭的不理解让威廉逐渐成为恶魔,这部片子很像波兰电影《自杀空间》,但貌似后者评价更好,家庭原因更严重,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现实的撕心裂肺也更锋利。

威廉的家庭是由专制的爸爸和忙碌的妈妈组成的,威廉说他最恨的人是妈妈,在我看来,是因为对妈妈抱了最大的期望。爸爸太凶狠,完全无法交流,妈妈有时会关心他,当他不正常时会哭,起码给了他一点希望,但她从不深入了解他,当然,这一点也和威廉自己有关。威廉如果把和网友聊天的时间用在妈妈身上,两人的缝隙应该没那么大。妈妈也是人,死磨硬泡着她她也会接受你的一些观点。我是越长大越发现家长说的话是过尽千帆回头望,很多我当时抗拒的,真经历了事情才知道那没说错。当然,也存在我父母都太TM先知的可能。

片中妈妈在宴会上冷漠如外人般地看着出丑的儿子,回避低头,又失望讽刺地一笑,击碎了威廉最后想挽回的冲动。连我都觉得心痛。

不过英国的网络警察被拍的好神速好有效率,有点假了。大有人被网络逼死,那些帐号被禁已经算好了,真找到你人的机率太低。

最后威廉逼死了自己,当初他用一帮泥人来讽刺芸芸众生,扮演上帝角色,从聊天室出来,他也不过是可悲可笑的一个,一帮警察的出现那才叫彻底击碎。在线上扮先知,线下无知,最后作死的还是自己。

还有,这部片子印证了片中妈妈说的一句话:“别整天跟陌生人聊天。”

《聊天室》观后感(八):影评是多么主观性的东西,尤其是对不那么大众的电影

第一遍,一边玩游戏一边看。蓝光的效果不错,很好的呈现出导演大胆的用色。不记得看到哪儿的时候,游戏关掉了。认真看到结局,再来第二遍。

没有太多剧透性的东西,纯感想,随便说说。

上了豆瓣发现评分挺低,其实是意料中的。这真的不是那么大众的电影。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无关品味,只在于经历。也许这是区别于很多其他电影的地方。

看了所有的评论。不喜欢的很多是觉得气氛太压抑,或表演太夸张。我很理解,就像理解电影中的情节。

哪怕是一直沐浴在阳光中的人,也必须要承认黑暗的存在。但听说和亲身体验,差别不是一点点。

很羡慕那些享有健康童年的人,他们的人生不敢说多快乐,但至少,少了很多不快乐。而且是永远没法忘记的不快乐,区别于成人后的任何悲剧。

成长期的痛苦和烦恼有太多种,它不是数学,没办法用具体的标准来划分哪些更轻,哪些更重。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即便去尝试,大多也是无用功。但外人看来再渺小再薄弱的理由,对当事人来说已足够崩溃。更何况孩童期,大多连基本的自保能力都没有,更容易受到想象不到的伤害。

统计自杀数字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哪些年龄段的人自杀率较高。年轻人,中年人。人就是这么奇怪的动物,一片天真时不觉苦,不懂生又怎会想死。活过了中年,活到了老年,大多只会怕死了。初识人间百态,青少年时期真是一道坎,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是第二道。迈过这两道,基本不会想自杀了。君不见街上公交上的老年人越活越精神?当然是指有基本生活保障的。经济条件越好,越不想死。但这点,对年轻人就不适用了。他们轻生的理由或许千奇百怪,但大多是钱解决不了的,至少他们自己这么认为。

我不是专业人士,不会从专业影评的角度去看电影。配乐,色彩,剪辑……我只用眼睛,用心。

能成功消遣打发时间的已经不错,能有笑有泪,看完还久久沉浸,应该就算好电影了吧。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达到了。

人之临死,能从这世上带走的只有回忆。活着时,真正拥有的,也不过是体验的过程。不同的经历构成了别样的人生。

所以也许,勾不起共鸣的才是幸福的同志们啊,呵呵。

另外,总觉得也和国内目前的大环境有关。绝大多数人,都活的不那么容易。现实生活已经太压抑,还有谁愿意连看电影的时候都不放过自己?

它不讨好也是必然的了。这不是一部供人消遣的电影,没办法让我们开心。但它是一部另类的启示录,表现方式或许有一点花哨,但本质不会改变。

自杀永远是比死亡更沉重的话题。对自杀者,有人鄙视,有人钦佩。

“连死都不怕,难道不能好好的活下去?真是自私的行为。”

“真正掌握自己命运的人,打败了死神。”

完全相反的观点,永远不会有统一的结论。

但我相信,所有人都会承认,战胜了往日的痛苦,战胜自己,放弃自杀,重新站起来,努力活下去的,是最勇敢的人!

只希望所有有阴影的朋友,舔噬但不沉溺于往日的伤口,选择正确的路,做生活的勇士。

我是看到大家的评论才知道导演是谁,也就不奇怪情感能演绎的如此细腻了。

《聊天室》观后感(九):《聊天室》:网络刁民苦衷多,电影没让我们明白

《聊天室》所涉及的与网络道德缺失现象有关的现实社会问题非常值得探讨,但影片除了将它作为故事主题外,并没对其进行深度的反思和分析。

(文章首发于MTIME时光网,ID:火麒麟ST)

一个在抽象的舞台场景上演的话剧,竟然拍成了电影,而且几乎话剧中所有的情景都用具象化的电影语言表达。

一部以当代英国青少年沉迷于社交网络的问题的电影,竟然由拍过《午夜凶铃》的日本导演担任导演。

这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不过如果对编导有所了解的话,倒没什么意外。

编剧兼话剧版作者恩达·沃什,之前有电影剧作《迪厅海童》《饥饿》,在电影剧本创作上算是有一定的经验。而这部《聊天室》最早实际上也是一部沃什创作的话剧,而对他本人而言,将网络聊天过程表现在舞台上,且还要说服观众相信聊天室里的主角彼此之间没有面对面的对话,想想都有大难度。相比舞台剧,视听语言较为丰富的电影更适合呈现这样的剧情设定,更何况电影剧本还是恩达·沃什亲自改编的。

导演中田秀夫,咱都知道他是凭借《午夜凶铃》一鸣惊人,成为恐怖片领域名导的。但既然要联系《聊天室》,对他的阐述就不能局限于灵异、惊悚、恐怖了。日本的惊悚恐怖片多的是,《午夜凶铃》之后的《咒怨》更恐怖,但当年《午夜凶铃》能获得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话题电影奖,主要是出于它的“现象性”——在一切都不摇摆不定的新旧世纪之交,人的罪恶会不会随着飞速发展的信息传播媒介向全社会蔓延得更广?从电视机里爬出来的贞子吓死人,但影片结尾,浅川为了摆脱诅咒,把那充满怨念的录像带带去给父亲时的诡异一笑,难道不是更现实的恐怖?

由此二人在创作上有一定的共识——恩达.沃什更希望影片能表达他对当前网络社会阴暗面的一些忧虑,在他看来,网络改变了社会的结构,让社会带上了一些复杂性和危险性——虚拟的世界将年轻人带离现实世界,从而暴露了人性原始的一面,随之而来也是人性中恶的一面的爆发;而中田秀夫近年来除个别“圈钱”作品外,大多数影片如《鬼水凶灵》《算计》《怪物》无论质量好坏,都多少体现了中田秀夫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说到网络世界里道德准则的缺失,这真的是你我都不可回避的问题。没错,也包括我。

引用一句老掉牙的网络俗语:“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而事实是,在网络上别说你是不是狗,就连你是不是魔鬼都不好说。能以理服人是好意,不讲道理反而成了本意。有时网上的“小爷儿”不仅不讲道理,甚至连语文语法、客观逻辑、阅读理解也不讲究了。觉悟尚且如此,更不堪的“YELLOW BET DRUG”就更不难想象了。

然而,通过理解《聊天室》里的主角形象,再结合之前所了解的时事和身边的生活现象,我对那些网络道德问题就有些释然了——原来,网络上的“小霸王”在现实生活中未必过得快活。

不说现实社会,就说电影里的五个主角:William有个名作家母亲和哥哥,家庭条件优越,但作为弟弟的他时常失宠,内心逐渐变得抑郁;Jim的父亲在他小时候无故抛弃他和妻子离开,这让Jim对自己的存在产生怀疑,从而也变得抑郁,精神药物从小吃到大;Emily外表乖巧,内心却充满了对家人的反叛;EVA作为女模特,染上了行业内的职业病——妒忌;Mo因为对哥们的妹妹有好感,而同时被身边的人和自己怀疑有恋童癖倾向......这几个问题少年,在社交网络上聚在一块,居然没发展为反社会组织,真是奇迹。

不过,电影毕竟格局小了点,没把网络道德问题延伸至现实的“雪球”滚得更大。这不只是观赏性的问题,还有共鸣的问题——实不相瞒,就拿我来说,去年上半年在我家乡发生的“4·3”飙车打砸事件,就是网络暴力延伸至现实的一个典型案例。具体的我不想再说了......

现实社会生活的问题和网络世界的无形暴力,哪个是鸡哪个是蛋?一言难尽。只能说,网络刁民苦衷多。

《聊天室》涉及了一个不只英国、不只欧美的人民必须面对的问题——与网络道德缺失现象有关的现实社会问题,这使影片有一定的底气入选第63届戛纳电影节的“一种关注”单元。

但也只是入选而已。

不过也不能说是难以超越《午夜凶铃》。《午夜凶铃》主要是时势造英雄,放在信息传播媒介基本成熟、社会发展形势已成定数的新时代,它也没那种惊世骇俗的影响力。

从参加2010年的戛纳电影节的媒体对本片的评价看,似乎中田秀夫水土不服,不但没有表现英国电影的感觉,连惊悚氛围都塑造的不到位,更别提恩达.沃什试图达到的社会性忧虑效果了——这种说法我不能再认同了。

影片和中田秀夫在本国正常发挥的作品一样,惊悚元素、社会反思、文艺情结样样俱全,但这回,三个卖点没有一个突出。

可惜了几个小鲜肉的突破性表演,可惜了中田秀夫独具创造性的电影语言,可惜了川井宪次存在感依旧强烈的配乐......

中田秀夫此后老老实实地回日本本土拍片,作品成色不但没什么进步,甚至比以前更加参差不齐,最新作品《剧场灵》还是啃当年的处女作《女优灵》的老本......

恩达.沃什似乎受到了打击,此后至今再没有电影编剧作品,估计是老老实实地创作舞台剧去了吧(貌似好久没听说他的最新代表作了)

他们留下的这部《聊天室》,只能算是有特色的、既不够深刻也不够有商业性的现象级电影。

但,

《聊天室》所涉及的与网络道德缺失现象有关的现实社会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直到现在也是。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