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大明朝(1368—1644)》经典读后感有感

时间: 2021-04-02 20:35:10  热度: 277℃ 

点击全文阅读

《大明朝(1368—1644)》是一本由宗承灏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明朝(1368—1644)》精选点评:

●明朝也算是一个很神奇的朝代了,除了几任皇帝有治国才能,还出了好些神奇的皇帝,这样也可以坚持276年,也是一种奇迹,朱元璋是真正的草根皇帝,时势造英雄,他也是乱世英雄了,这也归功于他本人好学,朱棣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铁手腕,朱允文如果不是生活在帝王家,也许也是一位谦谦公子吧,还有几位皇帝实在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最后皇帝只能说是生不逢时吧,哥哥留下一堆的烂摊子,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是无法换回败局,在前几任的管理下已注定要亡国的,也只是时间问题吧,特别是万力年间,整个民不聊生,帝国已经破败不堪了,

●写作毫无章法,全靠啰哩啰嗦凑字数

●读的第一本和明朝历史相关的书。有点坑但也还是硬着头皮读完了。散乱无章法,有的皇帝写得细,有的很快带过。有明显堆砌的痕迹,有些事和文字前后重复,水平不怎么样。

●2018016#其实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为什么皇帝与官员的权力博弈会在明朝成为如此突出和尖锐的矛盾,以致于整个权利机构的运转都成问题。另外,明朝皇帝的名字都很好听。

●朱元璋雄才大略,打造了最适合自己的统治模式;朱棣也很厉害,修修补补,明朝继续进行;到了后世碰到几个不肖子孙,德、才、位不匹配酝酿不小祸端,终究把帝国推向了灭亡。作者笔墨均聚焦在王侯将相故事里,故事性不错,但是对土地兼并,制度改革触及不深。

●研究不够深入,观点泛泛而谈

●人性才是历史的真面目

●时间杂乱无章,同样的事反复说。

●朝代更迭,国家衰败,不能全部归结于某个皇帝的不作为或者是某些奸佞误国。在信息不发达的时代,皇帝是很容易被欺瞒的;制度的不完善,既得利益集团很容易把国家玩垮。

●有新观点,堆积的史实也很细致

《大明朝(1368—1644)》读后感(一):一朝明史,一本概括

有时候看书更多是人与人斗争的惊心动魄,笔者的角度更像是朝代中权利更替的流水账,说实话不深入人心,那些血与泪呢,那些人的生死可能仅仅是一笔带过了。我觉得可以作为巩固知识的事来看,很抱歉,从作者的阅读乐趣上真没法吸引我。140个字,有点多呀,我脑子里现在想的就这么多,欢迎各位来讨论一下您的看法。

《大明朝(1368—1644)》读后感(二):《大明朝》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用了一周时间将宗承灏的《大明朝》读了一遍,最初的感受是这本书需要你对明朝历史有简单的了解,他整理了明朝近三百年的大事件,从朱元璋起义到崇祯皇帝的穷途末路,用真实且细致的语言讲述这本书,读起来并不难,也不枯燥。宗承灏已经写了几本书了,所以文笔还是比较扎实的,大致框架你读过后就可以在脑中成型。读完了这本《大明朝》让我有了一股冲动,我想了解中国更多朝代的故事,很有意思,希望作者可以多多出作品!

《大明朝(1368—1644)》读后感(三):挺好的

已经读完,感觉很好。这本《大明朝(1368—1644):从洪武到崇祯的权力变局》,脱离了当下大众历史读物流于戏说、耽于野史的桎梏,用严肃的态度、严谨的事实、客观的剖析,着眼于探究明朝的权力斗争和兴衰玄机。字里行间显现的是一个冷静而客观的学人风度,没有无谓的调侃,没有对野史的八卦,就是用最正统的观点,加上最精到的解说,为我们展现明朝皇权与臣僚集团的生死博弈,为我们再现中国古代文官政治与君臣博弈的顶峰!

《大明朝(1368—1644)》读后感(四):读了一半,感觉很好

是一部优秀的史实作品,作者用一条主线将明王朝近三个世纪的重大事件整合进本书,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还穿插了个人对历史人物所作所为的浅要分析,以翻阅大量历史资料,从蛛丝马迹中,还原历史的真相。《大明朝》讲述了从明朝建立之初到走向灭亡的重要事件,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废除了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用铁腕扫除开国功臣,严令后宫和宦官不可干政,将皇权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后来的继任者没有先祖的雄才大略和治国热情,于是宦官开始出现在帝国的权力系统中。同时,内阁逐渐形成,票拟制度应运而生。帝国的权力逐渐从皇帝流向宦官和阁臣。在科举制度下,文官集团极易出现党派争权。宦官与皇帝的亲密关系使其拥有染指最高权力的便利。因此,强势的宦官或者强势的阁臣,就充当了弱势皇帝的权力代理人。而文官与宦官的矛盾虽然不可调和,但二者也有联合的时候。就这样,三者之间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关系,将大明王朝这部政权机器逐渐拖垮,最终走向不可避免的灭亡命运。

《大明朝(1368—1644)》读后感(五):愿初心永隽

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看完这本《大明朝》。最初对明代历史感兴趣,也是源于它是最多争议的一个时代,各种形形色色、机缘巧合,这种党派纷争、蔽日遮天,被后世各种角度,包涵各类情结意图的解读,无限参杂才变得有意思。

综合这本书,个人读起来不像《万历十五年》那么曲高难和,比较顺畅地读完明史。价值取向也比较正统常规,不是现在很多哗众取宠的抛观点书籍。看完之后,一声叹息,回味良久。“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纵观整个明代,从初期君王个人色彩浓厚的执政特点,到中期的甩手掌柜,再到最后个人无法反转历史洪流。个人觉得,格局影响了一切,当所有个体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只能形成一个个性浓厚的时代,个性在一定程度上即是混乱的代名词,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或是观念上的短视,会让一个人、一个时代看不到未来,更可怕的是也忘记了过去,没有了初心。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