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经典读后感有
《《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是一本由(日) 冈本裕一朗著作,捧读文化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读后感(一):《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书评:了解现代哲学的入门之作
哲学是什么?哲学是关于智慧的科学。
过于抽象了吧?
通俗一点来讲,哲学就是你如何观察,了解这个世界,如何去认识、思考这个世界。正如福轲说过:当康德在1784年问“什么是启蒙”的时候,他真正要问的意思是:“现在正在发生什么?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正在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这个阶段,我们这个时刻是什么?”……“在历史的特定时期,我们是什么?”
提起哲学,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德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兰克福学派,解释学,又或者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结构主义,但是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哲学思想还对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有指导作用吗?存在哪些局限性?如果想要了解现代哲学,从哪里着手?
《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就是很好的一本哲学入门书籍。
比如20世纪后半期发轫的技术命,在人们的生活中掀起了巨大的风浪,媒介与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面面,甚至有学者认为,在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会超越人类智慧,进而有可能控制人类在,那么我们必须要思考:这场技术革命,将会把引向何方?手机从简单的通讯工具,变为人们书写、阅读、记录的机器,是人们对手机存的的重新认识;社交媒体于现代人而言已经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但承之而来的隐私泄露,或者被某些组织利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大数据之下谁在裸奔?“技术奇点”到一的时候,人类社会会发生哪些变化?人工智能会不会真的脱离检类的控制而面为人类的威胁?霍金曾说过“有一天或许将出现能够自动进货的人工智能,它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行自我改造,而人类因受限于生物进化迟缓的速度,肯定无法与之抗衡,问有一天会濮阳惠成超越。”人类与人工智能,谁在启蒙谁?
当然,哲学家并不会为社会发展的种种具体问题进行解答,我们看到的哲学书籍大多抽象、深奥,他们往往是具体的现象和知识进行抽象思考后形成观察视角和主张,作为一本普及性哲学书籍,没有必要也无须对针对社会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而详细的指导方针,如果真的想了解某种哲学思潮,还是要去阅读哲学原著的。本书最突出就在于这一点,在阅读的过程中,作者以旁著的形式对书中涉及到的重要的哲学及哲学思想进行了简单介绍,如果读者对哪个感兴趣,再去做深度阅读就可以了。
《《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读后感(二):《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用哲学思维来思考当代科技发展的未来。
哲学就是用来解决我们人的终极问题的,人的最终命运,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最终命运和我们怎么对自身和这个世界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近百年来,随着科技得到高速发展,人类的世界已经日新月异,但哲学这一基础科学却没有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科技发展一定会改变我们看待自己和看待世界的方式,现代哲学也一定会相应的发生变化。虽然当代哲学家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现代哲学观,但哲学家们的思考一直都不会停止。
日本哲学家冈本裕一朗总结了现代现有关于我们新科技的哲学观点,写了这一本《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但这本书真的没办法改变我们的科技生活,唯一能改变的就是我们对于科技的认识。书中虽然对于现代科技进行哲学反思,但科技无法因为哲学的观点而发生改变,但对于这些观点的哲学思考,如果能有一些好的影响,能有一点点把社会的发展方向向更符合人类发展方向的修偏,那就是哲学所能起到的作用了。
看一下这本书都讨论了哪些改变人类社会的内容吧,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自身的发展、资本主义、宗教和地球环境,这些都是真正的前沿技术,却也都是可以给人类带来完全不一样影响的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可能会不受控制的自由发展下去,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发展自动修正,但对于这些技术未来的思考,可能哲学上的思考可能还没有科幻小说来得多。
在未来,我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信息技术在短期内让我们全面的集中于互联网,这已经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几代之后,相信连我们的身体结构都会因此而改变;而如果长期发展下去,人工智能如果发展出智能,人类将何其何从?同样的生物技术也是一样,我们掌握了自己的基因,对于自己的基因动手就是必然,疾病、寿命、甚至身体功能都会变得不一样,人会发展成为“神”吗?资本主义、宗教、地球环境都是涉及人类整个群体的技能,现代化的发展也都在这些方面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资本主义把我们人类的国家带到什么样子的境地呢?那种绝对自由是肯定无法实现的,资本自由就是一个完全的悖论,而政府管控又违背资本主义精神。这时矛盾同样在宗教上面也会发生,科学和宗教到底能不能共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现代化问号?
哲学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提问题的学科,是思考的学科,《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同样的是提出了问题,就像几千年来哲学没有定论一样,这些问题也不会有定论,但却又是每个人都不可不想之事。
《《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读后感(三):原来新科技也是现代哲学
这本《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是日本作家冈本裕一朗的一本关于现代哲学的理论书籍。
冈本裕一朗是日本哲学伦理学者,现任玉川大学的教授。日本和中国拥有相当接近的文化,所以这本日本学者的现代哲学探讨,我觉得值得一看。
这本书在2018年的时候曾经出过台版,台版的书名叫做《当代最新哲学应用》。个人觉得台版的书名更容易理解一些。
这本书页数不多,只有两百多页,但是打开目录的时候很震惊,条目非常的多,所以基本上每一个章节的文字篇幅都不是很长。这其实也非常符合现代人阅读的碎片化趋势。本身哲学就是一个需要思考的学科,短篇幅更容易让人看得下去和理解。
这本书的主要阐述对象是现代哲学。古典哲学,我们每个人可能接触得比较多。讲述现代哲学的书,我印象中并不是太常见。有也是多数在谈论当代现象学。
哲学的本质是观察世界,了解世界。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跟过去有很大的不同。那么现代哲学应该去研究一些什么呢?
从目录可以看出,这本书里面讨论的内容和我们现在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比如说,手机和社交网络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手机从表面上看是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实际上是不是也过度侵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霸占了人们原本可以休息的空间和时间。社交网络更是把社会资源少的部分人从线下赶到了线上,变成了生活在社交网络中的人,以节省线下的空间。
再比如说,未来人工智能是必须要兴起的。那么人工智能到底是解放人类的劳动力还是替代了人类的工种?假如人工智能能够替代人类工作的话,那么整个世界又会向何种方向去发展?
在生物技术方面,基因编组与克隆人是否存在伦理道德方面的争议?因为虚拟货币的兴起导致的几千年来的经济模型是否要重新改写?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无神论者越来越多,那么宗教该何去何从?
不看不知道,一看我才发现,原来这些新兴的科技居然也是现代哲学讨论的一部分。
现在科技发展的越来越快,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越来越快,感觉现代哲学的研究已经跟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这本书中作者冈本裕一朗,并没有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而是把这些问题一一列出来,再把各种观念想法讲述一下,让读者自己去分辨,到底哪种有道理?
这本书有很多篇触及的问题都非常的现实和尖锐,很久没看过如此尖锐的讨论。在很多方面都提供了新的角度让你去思考。
哲学是一种思考的科学。在我们认识世间万物的时候,哲学往往会带给你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格局。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哲学会提醒你思考“它的本质是什么,最终又能带来什么?”这种思考能让人拨开眼前的迷障,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道路。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于哲学的印象有了一个近乎颠覆的刷新。以前我对哲学的认知,就是哲学家和哲学史的认知。现在至少我知道了,原来我们身边所处的几乎每一件事情都是哲学讨论的范围之内。哲学跟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本《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写得并不复杂,篇幅也短,很适合热爱哲学,研究哲学的同学们阅读。
《《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读后感(四):哲学能改变生活,让人类更自觉明白
2021年奇葩说里有一段是刘擎教授与薛兆丰教授关于经济学家与哲学家谁更容易找对象的辩论,这场关于哲学与经济学的辩论圈粉无数。在哲学无用论甚嚣尘上时,刘擎教授想表达的是:
“哲学并非与现实无关,只是不痛不痒地讲一些好听的修辞。当我们表达一个观点时,它背后的前提和假设未必就是理所当然的,哲学是来帮助我们揭示、反省这些不言自明的前提和假设,让我们成为一个更自觉、更明白的人。”当时代发生巨大变革时,哲学思想异常活跃,日本哲学伦理学者冈本裕一朗《生命中不可不想之事:哲学将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本通俗哲学书,介绍了当今19位顶尖哲学家的关于世界哲学的发展方向与大众聚焦社会问题的思考。这本书是搭建了解哲学的一个桥梁,里面所引用的哲学观点并不晦涩枯燥,而是带有人文关怀的温度。
密涅瓦的猫头鹰总是在黄昏降临之时悄然起飞。——黑格尔作者在序章归纳了哲学的研究内容及其这本书分六大主题展开哲学探讨的内容架构。哲学在思考研究些什么?试图回答哲学的根本问题的作家哲学家非常多,比如法国作家加缪、19世纪的克尔凯郭尔、叔本华、罗素的三大幸福论都从人生观来进行解读。作者冈本裕一朗用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话语解读哲学研究内容:
现在在发生什么?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我们正生活在其中的这个世界这个阶段,我这个时刻是什么?我们是谁?哲学实际上就是从普遍规律中认识我们所生存的时代。
福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哲学思潮分为三类: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分析哲学。20世纪70年代后结构主义先起热潮。21世纪哲学动向从语言学转向后语言学。哲学开始与具体的科学研究及各个学科相结合,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比如哲学中一个经典的问题——电车难题,究竟是救5个人还是救1个人?情况发生改变时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哲学自然主义转向的代表人物乔舒亚·格林通过大脑成像的方法明确明确指出了大脑的功能部位有所不同的问题,对由大脑的构造与功能所引起的善恶这一道德判断进行论证,使道德问题通过脑科学获得实证解答。
人,诗意地栖居。——海德格尔海德格尔书中的后五章分别从大众所关注的信息技术革命、生物技术、21世纪的资本主义、宗教与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哲学方面的思考。作者旁征博引,将当今哲学发展现状研究方向与社会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解读,力争从问题根源出发,引发社会关注与思考。
20世纪的生物技术革命和信息技术革命引发了人类史上的决定性转向。早在19世纪70年代,福柯就提出了监视社会的概念。数字化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几乎生活在摄像头之下。手机与社交网络的热用,社交媒体的危险性也被哲学家关注。美国媒介学学者马克波斯特进一步解读了福柯理论,提出了超级全景监狱的概念。
近期社会上热议的汽车自动驾驶功能,也同样引发对自主型人工智能的进一步讨论。物理学家霍金博士曾经发出警告: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的终结。生物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克隆人问题与优生学可能会干涉个人声誉和生命,造成伦理道德的混乱。人从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人是万物的灵长”到尼采的“上帝之死”,到福柯的“人之终结”,哲学在不断思考人存在的价值。人类如果操纵遗传基因,人类操纵遗传基因会不会造成人文主义的终结?
书中也从贫富差距问题谈及资本主义政治问题。货币本质和起源,虚拟货币如比特币成为货币的可能性。
不管是技术革命、自由主义、宗教发展还是环境问题,作者的观点都是一致的。研究哲学首先要从哲学的根本进行出发,同时也要了解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思考哲学问题时,从整体上重新审视和把握问题,就会逐渐了解事物的本质。面对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多种观点和主张。要尽量的兼收并蓄多了解。就如同作者在结尾一章讲到环境问题时,21世纪重新审视环境问题,不应该单纯考虑全球变暖说,而是从地球环境问题根本上改变旧有思维模式,重新审视、不否认环境危机,也不夸大环境危机而去追寻地球环境的真相。
哈贝马斯在美丽的希腊神话中,海岛上住着美妙歌声迷惑人的海妖,希腊英雄奥德修斯路过此岛时,事先得到仙女警告用蜡封住了水手的耳朵,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最终战胜了迷人的歌声。哲学就是赛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从诗人荷尔德林诗歌中提炼出哲学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哲学家蕴含着一种强烈的对于现代技术时代的深刻反思与质疑,以及人类的忧患危机意识。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当系统世界殖民了生活世界,这是需要警惕的问题。
哲学不能当面包,但始终观照世界,这是人类能够在这个速变的世界得以美好生存下来的火种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