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精选
《本草中华 第二季》是一部由林潘舒 / 沈世平 / 鲍曼华 / 王雪娇 / 白佳琪 / 李玉执导,方亮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一):“讲述中草药的生命轮回和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情感占大部分,中间有部分类似于《舌尖上的中国》,无感。我个人倾向于只介绍中草药本身,没有看过第一季和《本草中国》,所以没法做出对比。
文案水平很高,中间有一个讲述“白果”的故事,“它们就静静地站在这里,等风,等雨,等秋天,等风雨把年轮刻上时间。”文案和各集之间主题也很贴切。
画面太美了,有些画面截屏就是壁纸。云集将来的纪录片都做得很好。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二):本草中华
第一集:轻重。松柏:可用于制香,晒干研碎成粉,加酵母揉合,放入温水中发酵,之后用模具成型晒干,放在品香炉中看烟的形状可判断香的质量。制香需要饮食等生活习惯的禁忌。皂角树:皂荚子,可入药。木蝴蝶:蒴果里会有像蝴蝶一样的种子,因此成为木蝴蝶;种子轻薄如纸,因此也叫千张纸。可入药,日常泡水喝。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三):喜欢中医中药看了第一集的一点感受
也谈不上兴趣,因为没有主动去了解,但是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当个老中医,可惜理想与现实总有些差距。看完第一集觉得很好看,我喜欢这样的纪录片,主题定的很好,言之有物,又与生活息息相关,承载着世间百态。传承本来就很有历史魅力。
第一集的“轻与重”开头第一部分是制香,我以为只是简单的有关中药的形态,甚至到木蝴蝶我都是这样认为的,那些呈现出来的或体态或形态的轻盈与自然铜的重,是我肤浅了。
看完,回味,才发现,原来里面融入的亲情的重,轻盈的线香是父子师徒的传承,皂荚子是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木蝴蝶是老人晚年聊以慰藉的承载,自然铜是深沉的父爱。如此轻飘飘,却又如此沉甸甸。
另一个触动我的点是老人的力不从心,那真的是一种深深地深深地无力感,人生的无奈,医者可以医病,可是老的苦难却没有办法医治。
中医中药真的是我们传承了数千年的瑰宝,不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不理解甚至去怀疑厌恶,为什么总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呢?先人的智慧真的是我们不能望其项背的,而经历过数千年的探索与实践,留给我们的是集万千草木之大成的奇迹。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四):摘自《娱乐硬糖》
《本草中华》第二季的画面,比第1季更能经得起“挑剔眼光”。大至悬崖峭壁,小至浮光微末,都展露出了蓬勃的生机。比如仙人掌,是用两根竹竿抵在绝壁上形成一个支点,摄影师踩在上面,镜头极具视觉冲击力。配合《本草纲目》《本草衍义》《雷公炮炙论》等传统医书的条目呈现,美感与专业并具。隔着屏幕仿佛能闻到药香浮来,倍感宜人。 唯真不变,唯美永存。至真至美的影像背后,是“本草”系列的文化使命。
第二季让中医药文化与更多年轻的心灵相遇, 正是一部优秀纪录片应有的艺术调性。 用熟悉的本草,打开年轻人的视野,促使他们在本草文化中寻求到精神共鸣。不仅要治好“媚外”,更要体味“内涵”。在一个不靠“劳力”靠“巧力”来演绎说服力的年代,智慧绝对是《本草中华》制作方云集将来成功的不二法门。
《水果传》用绚烂缤纷的水果,打开了纪录片的味蕾之门。《本草中华》系列用药香悠然的本草,给年轻人一道文化桥梁。云集将来一直在做纪录片届的“工程师”,用大门、用窗口、用桥梁将观众与新式纪录片相连接。不知道在水果和本草之后,云集将来还能打造出哪些神仙系列?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五):药人药草与时光制药
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一整部纪录片。给五星好评。 最初,闲来无事,在电视机里发掘新的下饭节目,当看见《本草中华》四字,我就被吸引了。本草和中华两字一结合,莫名的就给我了许多遐想。 看完一集之后,我被深深地吸引了。被本草的闲静安恬,被药人的沉静和坚持,也被山川湖海间变换的四时风景打动。没有深究到底是被什么吸引,我就这么一集一集的看下去。
看这部剧,我的心也就被一个安适祥和的气氛包围,。我沉浸在剧集中,变得平静。慢慢地我卸掉了游戏,开始阅读,虽不能说全是因为这部剧,但也是有极大功劳的。我喜欢这种慢生活,没有如山的事在眼前堆积,不需焦虑,所有的心思只需要想着制好眼前的药(或者是自己的事)。
当看见皂角米这一集时,我发现他的文字很打动我,风格也很和这部纪录片契合。它说: “村口的老皂荚树上,最后一颗皂角 落到土里。皂荚树的生长周期十分漫长,往往要十几年才能有所收获。所有的种子都值得等待,等待一个华盖参天的未来。” 此外,我是对摄影小有兴趣的人,也对拍摄方式和方法关注了一些。微距把苔藓拍成参天大树,航拍把人与自然和谐相依的关系展现,还有一些普通镜头也拍的很有质感,展现药人与药草的关系。
记忆点差不多说完了,不出意外的话会二刷,补补语句。本草中华 第二季 (2019)8.32019 / 中国大陆 / 纪录片 / 林潘舒 沈世平 鲍曼华 王雪娇 白佳琪 李玉莹 张师豪 王涣若 马楠楠 / 方亮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六):这也许是今年最能表达中国人心态的纪录片
儿时最爱下雪天。最不爱喝姜汤。 记得那时,风雪初停时分,最爱穿上我的花夹袄,在姥姥的叮嘱声里跌跌撞撞跑出去,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堆雪人,在雪地里作雪罗汉图。雪刚停的时候,用力一嗅,干燥清凉的气息便窜进肺里,比梅花香更沁人心脾。 等我玩累了,带着一身雪水和泥土冲进家门,总有一碗热腾腾的姜汤在锅里沸腾着。姥姥皱着眉头,语气嗔怪着叫我赶紧喝了姜汤去去寒。我总是磨磨蹭蹭地端起碗来,小口小口地啜着,直到把姜汤喝凉。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对姜汤等简方的记忆越来越少以至于无了。在他们的童年里,感冒药代替了姜汤,消食片取代了山楂,各种冲剂也代替了记忆里那碗需要在陶罐里熬制许久的药汤。 在眼前逐渐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从未了解,吃着草药长大的我们又逐渐忘却。有时我盯着路边树上的蝉蜕,悲伤得厉害。“金蝉蜕,其母服之,可止小儿夜啼。”安抚了数千年婴孩的药如今也只是落入泥土散落成泥,许多人们热热闹闹地走过,谁也不记得它。 可是,有人记得,而且帮他们立了传,刻了碑,让想了解草药的人们有了入门之地,让将来回顾草药的孩子们不是无迹可寻。 那是一部叫做《本草中华》的纪录片,共有两季。 在娱乐综艺节目层出不求的今天,有这么一个制作组,他们沉着心性,慢下步伐,带着设备静静走进高山,迈进深林,跟着至今依然与草药有着深刻生活联系的人们记录他们与草药的一点一滴,将最真实的细节展示给我们这些许久没有接触过药草的人看。 随着纪录片的慢慢播出,越来越多的草药进入我的视野。有的我很熟悉,比如柴胡,朱砂,芦根;有的则闻所未闻,像是鲜竹沥,木蝴蝶,卷柏。它们的炮制方法中集结了仙人古老的智慧,它们的使用方法则被新一代的中药人加之以现代科技,成功变身进入现代医学的领域范畴,让古老的本草家族再一次在历史的舞台上绽放光华,重新走上济世万民的路。 但令我惊奇又感动的,不只是节目组对于本草中华这个传统题材的坚持和用心。还有他们在这一味味中草药的故事里,拍出了许多情感,赚足了我的眼泪。 中国人在情感表达上一向比较含蓄,大开大阖的喜怒哀乐似乎从来不存在于成人的世界里,像是前几年大火的《舌尖上的中国》,一个个看似在讲美食的片段里,无不是在说着中国人那份独有方式的喜悦,忧愁,说着他们隐忍的爱和期盼。 《本草中华》也是如此。 香药一节讲的是家族传承父子一心;皂荚米一节讲的是父母哺育儿女不遗余力;木蝴蝶一节是老人晚年行将就木时的那股遗憾和从容;自然铜一节则是中医药在日新月异的更迭中,继往开来。 在父亲的传授下儿子终于悟得了香药的“道”,决定接过父亲的衣钵,成为一名制香师的故事令人振奋,叹古意不绝,是传承。 贫困的父母为了自己女儿能上个补习班提高成绩的心愿买来皂角夜以继日制作皂角米,换来几百块的故事令人泪目,感拳拳之心,是亲情。 而我最喜欢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则是那位古稀老人的木蝴蝶。 已经退休在家,又生了一场大病的老人,每年有一件必做的事情,那就是去他常年义务打扫的庙宇旁边摘取木蝴蝶树的蒴果,带回家晾晒剥开,便是轻薄如纸的种子,木蝴蝶。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木蝴蝶的样子,乳白色、半透明的它们躺在簸萁里,被老人粗糙干枯的手指不断翻动,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正如旁白里说的那样,对于生活里没有什么其他事情的老人来说,这极轻盈的木蝴蝶却成为了他的生活重心。之前美好的回忆与如今略显寂寞的生活里,都充满了它的影子。原先泡给小女儿喝的木蝴蝶茶,如今分给了社区的老人们,带去一份冬天里的温暖。 随着身体的慢慢衰老,他从爬树摘蒴果满载而归变成了拎着孤零零一个果实悻悻回家。那份时光逝去,身体逐渐老去的恐惧也随着影片的讲述让我胆寒,可是一切恐惧都在老人在山上随风播撒木蝴蝶时得到了抚慰,一朵朵白色的轻盈身影随风越飘越远,在未名之地扎根成长。 时光会过去,人会老会死,可当初我们播撒的种子还是会在一个角落默默生长,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祖先从来都讲求“中庸”之道,凡事到了极致,总是太过,中庸则是正好,就像纪录片的起名,轻重,进退,黑白,刚柔,新陈,甘苦,每一集都以对立的两个字做题,却在内容中将它们融合,就像草药,总要搭配得当,才能相得益彰。轻与重,进与退,黑与白……缺了一样,都不是恰到好处。 草药如此,人生亦如此。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七):从本草的哲学中获取处世智慧
心烦意乱的炎热夏夜,思绪无法集中,或许是水逆的缘故,所以整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人在成长路上总是要伴随烦恼。正值我无心茶饭,百无聊赖之际,老妈推给我一个纪录片《本草中华》,果然老中医们最爱的还是中药材。想着自己也无心其他,倒不如打开来看看。
随手打开一集,第四集《刚柔》播放。开头的音乐就让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搜了一下果然这个片子被叫做“本草界的《舌尖》”,一帧一画都是治愈系的自然风光,若说有何“夏日治丧大法”,这消暑好景或许当属其一,据说摄制组有使用探针镜头、微距拍摄等,才展现出了这等视觉奇观。而娓娓道来的旁白,虽说有时候会让我有些出戏 ,但总归是纯美清新,竟让躁动的心逐渐宁静起来。
“欲成大事者,必须要亦刚亦柔。”
“刚柔,轻重,黑白,进退,新陈,甘苦,这是本草的哲学,也是我们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方式。刚柔相济方能标本兼顾,刚与柔,是生命的质地。”很多时候我在当断不断时太过犹豫,却又在需要放下身段之时异常刚烈,这分寸拿捏地始终欠些火候。而《本草中华》这开头的解说可谓醍醐灌顶,让我在烦闷的夏夜中,感受到了一丝清亮。有时候人们陷入困境中时总会在冥冥中获得心灵的救助,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
尝试,是本草教给我们一路前行的致胜法宝。
银耳的故事讲的是一个普通人不断尝试的故事,这位85岁高龄的老者,不断尝试摸索,最后培育出了我们从未见过的一种银耳—本草银耳。拿中药材做培养基培育银耳,老实说这是很有创意的事情。银耳在我们生活中,算是再平常不过了,银耳莲子羹,便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道名品。我们更多习惯它是一道菜,而对于它作为一味本草的身份却是非常陌生。
1000多次的实验在一种前所未有的产物上是很容易引发挫败感的,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姚老先生最终成功了!大朵洁白的本草银耳仿若仙女下凡,配上节目组挑选的神仙BGM,银耳通透的裙摆在水中舞动,舞蹈着属于中国匠人精神的感动。银耳虽柔,其背后更是匠人精神刚毅的坚持,这也是刚与柔的魅力吧。
极致柔软的心,才能生出适应极限环境的刚毅身躯,这也是顺应自然的一种形式。
拉伯这个地名听着很有异域风情,它是滇川交界的一个小山村的名字,这次讲述的是仙人掌的故事。小时候我就知道仙人掌是可以入药的,因为在上学前班的时候我不幸被同学传染了腮腺炎,当时她们在腮帮子上贴着黑乎乎的膏药,而我妈妈从家里的花盆剪下一瓣仙人掌,拔去硬刺,去皮取瓤,将仙人掌的果肉捣碎用雪白的纱布包裹敷在我的脸颊上。时至今日我已然忘却腮腺炎这种疾病的症状如何,却仍旧记得仙人掌在我脸上带来的清凉之感,那抹绿色是我对那年夏天的深刻记忆。
一直都知道仙人掌可以在极其干旱的恶劣环境生存,但不知道仙人掌竟然有果子,而且鲜甜可口!纪录片中,每味本草都会有个名片,介绍这味中药的功效,“梨果仙人掌性苦寒,清热止咳,凉血解毒,根茎可以入药,主肺热咳嗽,痈疮肿毒,烫火伤,蛇虫咬伤。将根茎捣烂敷在蛇虫咬伤的伤口上获得救治”。而且当地的女人,在被高原强烈的紫外线暴晒之后,还会用仙人掌捣碎涂在脸上,用于补水和修复。
看到这里,突然很想在这个闷热的夏夜迅速找一个仙人掌来给自己的皮肤降降温补补水。镜头一转,这节目组果真能洞察到观众的每一个小心思,真的去找了能将仙人掌这味本草融入进去的护肤品——谷雨仙人掌系列。仙人掌号称“荒漠之泉”,有着补水和修复的作用,而果子里面含有的多糖体和黄酮等,更是镇定、消炎的好东西。本想着如果加上烟酰胺或者玻尿酸等成分,就能满足我美白抗皱的需求了,不过上网搜了一下谷雨这个牌子,人家是个崇尚天然的品牌,提倡无添加,讲究顺应自然规律,跟我这个急功近利的护肤思维属于分道扬镳型的,所以就还是继续看片吧,看镜头里护肤品的质地挺水润,倒着实让人有想要抹脸上试一下的冲动,手痒买了套,说不定能让我想起以前在脸上敷仙人掌的清凉水润感。
杨建新在河边吃仙人掌果这段内容,是一整集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分,河水潺潺,沁人心脾,仙人掌果浸入水中翻滚奔腾,涤去灰尘,透出水灵的新鲜。老杨的背面示人,露出主角仙人掌果,一口下去,隔着屏幕都透着一股鲜甜。这个摩梭汉子满是沧桑的身影诉说了很多艰辛的故事,对于他来说仙人掌就是他生命旅程中的精神食粮,他的人生或许在世人看来平淡无奇,而对我们这些观众来说却引发无尽想象,只是无法还原出异族传奇人生的具体细节。后面节目组安排了特别抒情的情节,就是老杨的儿子要结婚,所以带着儿子第一次去挖仙人掌,意欲将摩梭男人的刚毅品质,作为儿子成家的赠品传承下去。其实与其强拗情怀,倒不如将老杨的人生故事做一番详述,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跑过马帮,经历过许多的摩梭男人,有过怎样如同仙人掌般顽强的人生。
至柔的银耳,和至刚的仙人掌,如阴阳两极般,体现了中华最原始的哲学观的基本构成。大道至深的中华将世界的本源谓之太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其中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而两仪即为太极的阴、阳二仪。这二者看似对立却又互相牵制,正如我们每个人的性子,有的柔和的一面,也有刚烈的一面,相异相存。而不同的性子应该在怎样不同的场景中展现,就成了我们处世的分寸,需要我们不断摸索与尝试,踯躅前行——一如片中的这些匠人般。
看似温柔的人却总是坚韧,也正因柔韧性,芦苇才可在疾风劲雨中翩翩舞蹈,却不至于断裂。
第三个故事讲的是芦根,芦根取自芦苇的根部。一直以来我只当芦苇是花瓶里的装饰,却想不到芦根竟是味很常见的中药。这个故事中九浸九晒的方式并不陌生,现在市面上的很多芝麻都是通过这个方式增加功效,而芦根用这个方法炮制也是同样目的。千锤百炼,才可打造一味本草,而我们也需要不断磨炼自己,才能在面对风雨时,展露翩翩姿态吧。
杨津的儿子练武时的那一段很是触动我,小小年纪对自己要求那么高,一边哭一边练武,不愿服输,对抖腿控制不住就急得跺脚,哈哈,实在可爱!儿时总是想着要足够刚,才是强大,对目标的渴求也不甚懂得迂回,往往容易走向硬撑蛮干的道路,小孩发脾气的样子让我想到自己急躁的时候,也是莽撞的。
温吞的父亲知道练武不能急,给儿子煮了一碗除烦解热的芦根水,好让孩子能平心静气,缓下性子。“习武,不仅是强身健体,更是让精神更有韧性,更加不屈不挠”。
坚强,有时候更是以一种柔韧的方式呈现。
接下来纪录片讲述的是亳菊的故事。医人亦是医己,这故事让我明白了本草的哲学不仅医治病患,更约束着本草的炮制者。亳菊是来自亳州的古早菊花,是菊花中的贵族,但这蓝血植物怕水涝,花瓣遇到雨水变成紫色,会影响品质,甚而可能波及种源的基因。我们国家地大物博,这最古老的亳菊居然所剩无几。中药讲究疗效,越是上好的药材,品相和功效都要是拔尖的,同样一个方子搭配的药材质量有差别,就等于疗效也会有差别,这种不稳定性也成了很多人诟病中医药无法与西药相抗衡的原因,但其实这也暗示了本草医人的哲学——若要得到上乘的疗效,必对药材的炮制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医人治病,必当慎重待之。看着老冯对亳菊地辛苦育苗,挑选血统最纯正的亳菊,然后阴干晾晒,全部选用最传统也是最原始的炮制工艺。只有心中有坚持的人才能无视商业市场规则,一心守护珍贵种源的传承。
芦根和亳菊,一个刚中有柔,一个柔中带刚,体现了更深一层的太极哲学,《系辞·下传》里说:“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惟有阴阳相合,刚柔并济,方可尽显变化之意。中国的朴素哲学从未远离过辩证与融合,两种矛盾属性往往在同一本体中糅合。中国人处事一向主张外圆内方,完美体现了这哲学观的真谛,将个性的一面用谦恭的态度包裹,形成柔而有韧的性格。正如本草那柔弱的身躯却顽强地在大自然中独占一席般,我们每个人也在寻找自己的处世之道,虽然大道至简,可是寻找过程中总免不了挫折重重,实在不是一件易事。
惟有经历锤炼,又始终保持柔情,才可在这纷繁的世界处之自若吧。
“银耳至柔,仙人掌至刚,芦根刚中有柔,亳菊柔中带刚……刚柔相济,这是中华本草绵延千古的奥义”短短三十几分钟,四个本草小故事。而这些本草的特性也跟我们人类的不同性格相似,就好像刚毅如我,最喜欢的就是仙人掌,看着浑身是刺的仙人掌孤独地站在悬崖上俯视众生,就会了解到那些站在高位之人无一不是没有棱角的,而荆棘满布的外表下,隐藏的却是无尽柔情,都说脾气直的人往往最是软心肠,简单纯粹地展露自己的真实,也正因为内心纯直温情吧。
包罗万象的大自然中,形态各异的本草在冥冥之中维持着一个制约平衡。“刚柔,轻重,黑白,进退,新陈,甘苦”,中医讲究“阴阳调和”,也是运用本草不同的性味,作用于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不同情状。对立的两面互相依存,而这夏夜的烦闷,也需人心沉静的力量去平衡,才可现生命的张力。我想这是本草的哲理,也是我们与大自然的相处之道。
本草可医治病患,而本草的哲学却可以疗愈人的内心,在这个烦闷的夏夜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与世界相处。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八):如何评价《本草中华》第二季第一集
近来,无意中在微信群看到有人谈论到《本草中华》第二季,好奇之下,我找来纪录片认真看看,看完后萌生出写观后感的念头,于是便有了下文。
首先看到纪录片的名字时,我就感到似曾相识,搜索后才发现,原来在前几年有一部相似的纪录片叫《本草中国》,《本草中国》和《本草中华》第一季是同一团队的作品,《本草中华》第二季似乎和第一季的团队却又有些不一样?有网友指出它们为同一公司制作,站在知情人士的角度估计觉得没有什么,但作为一名普通的观众,两个极其相似的名字的确容易混淆,况且弄错两部片子名字的网页比比皆是,让人疑惑也在情理之中。
第一集主题为轻重,首先讲述的为易蜇酵母制香,在中药里有著名的四大香:沉香,檀香,龙涎香,麝香,摄制组避开最有名的这几个品种,转而投向易蜇酵母制香,可谓剑走偏锋,从科普纪录片的角度来说,这不是最佳选择。
谈到香,普通人的我觉得这是有钱人的玩意,常人最多接触也就是寺庙的檀香,日常中的艾草香等,至于稍微好一些的香,那都是土豪们的谈资,不论是古人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还是现代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熏香都是在金字塔的偏中上层。
其实屈原的作品中就有很多香草,犹记得里面的“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在《离骚》里屈原随手拈来的白芷,江离,木兰,宿莽……可见香草香木是从古人一直传承下来的。
纪录片刚开始没多久拍摄赵秋实父子在终南山采柏木子,从视频中来看,他们采收的好像是柏木的枝叶。实际生活中,制香中的柏木,藿香,丁香,木香,白芷多为芳香化湿,温中理气的中药。视频中药香的制作强调需要使用无根之水,即收集沉淀后的雨水,作为传承几千年的中医药,无根之水既是一种重要原料,也是一种文化,但古人取无根之水的时代大气污染极少,所以水干净纯洁,放之现代,即便你远离西安市区,你收集的无根之水还能达到古时的状态吗?中药需要现代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无根之水这里就是一个缩影,这里的无根之水至少需要蒸馏或许才能达到古时的状态吧。而视频中的赵秋实的儿子说制香需要饮食禁忌,从理性的角度来说,饮食禁忌对制香有何关联?饮食对人体产生影响间接体味产生影响,体味散发影响制香?的确说不过去。恪守香规,心静制香,这些可以理解推广,但对于饮食禁忌,的确让人匪夷所思。所以对古人应该批判继承,而不是盲目遵从,这样才能不断发展,使其焕发生命力。
赵家父子制香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酵母,如果想将这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这必然是核心所在。
视频第二段开始讲述皂荚子,皂荚子的原植物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Lam.的种子,皂荚具有祛痰止咳,开窍通痹,杀虫散结的功效。
皂荚的棘刺,种子,叶,茎皮及根皮都可入药,分别为皂角刺,皂荚子,皂荚叶,皂荚木皮,临床中使用最广的应该是皂角刺,其中纪录片中皂荚子具有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的作用。
皂荚子的详细炮制过程第三段的主角是木蝴蝶,紫葳科植物木蝴蝶Oroxylum indicum(L.)Vent.的干燥成熟种子。
秋、冬二季采收成熟果实,暴晒至果实开裂,取出种子,晒干。
具有清肺利咽,疏肝和胃的功效。可用于肺热咳嗽,喉痹喑哑,肝胃气痛。
作为临床中常用的中药,不留意你可能不会发现,木蝴蝶的用药部位是种子,它的果实是蒴果,而纪录片的最大作用是将它放置于屏幕,照亮你知识的黑点。
翅柔软如娟第四段重点讲述自然铜,自然铜是相对冷门的中药,为硫化物类矿物黄铁矿族黄铁矿,主含二硫化铁(FeS2)。采挖后,除去杂石。
它具有散瘀止痛,续筋接骨的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骨折伤,瘀肿疼痛。
《中国药典》2015年版记载的煅自然铜的方法为:取净自然铜,照煅淬法煅至暗红,醋淬至表面呈黑褐色,光泽消失并酥松。每100kg自然铜,用醋30kg。纪录片的重点讲述自然铜的炮制,真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同学感到幸运,能亲眼看到自然铜原石,还能详细的看到其炮制过程,这在许多学校是享受不到的。
板书写得如此漂亮的大学老师估计没多少了吧看完第一集,对这个纪录片的感觉是它的笔墨过多的放在的人上,中药的部分过少,甚至一带而过,其实可讲的内容很多,从中药种植,加工炮制,作用理论,方剂组成多方面都可以开展,甚至中药的文化历史都可以涉及,稍微加入这些内容,而不至于让情感占据主要时间,毕竟这是纪录片,如果再往煽情的方向发展,它必将走《舌尖上的中国》的覆辙,当然作为闲暇时增长知识又能消遣的视频,那它还是完全可以胜过许多片子的。后来顺带看了其他两部,加上这一季的三集,个人觉得这一季的水准低于前两部。
:一时心血来潮写的东西,没想到这么耗费时间,码字的确不易,思想来得快手却笨拙,截图查资料也的确十分耗费时间。
转载请联系后台
图片来源腾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草中华 第二季》观后感(九):四年三季、锁定卫视黄金档,“本草”系列如何突破“纪N代”瓶颈?
文|综艺报
在《本草中华》第二季中,每集只讲4种药材,每种药材背后的故事时长7—10分钟,每隔一两分钟就会有新信息点,每个故事至少有1—2个高潮点。
5月31日晚9:30,纪录片《本草中华》第二季在东方卫视首播,同时登陆优酷、腾讯、爱奇艺、B站等新媒体网站,播出以来,口碑和收视不俗,截至6月24日,B站网友评分9.5,豆瓣评分8.0。
从2016年《本草中国》登陆卫视黄金档,再到《本草中华》第一季、第二季相继播出,“本草”系列纪录片已走过4年3季,纪录片以独特角度切入中医药文化,讲述中医药传承人故事,成为具有鲜明内容特色和品牌价值的电视纪录片作品。
无论剧集还是节目,做到第二季、第三季,会不可避免地面临题材局限、创意创新困难、收视疲劳等瓶颈问题,纪录片亦然。行至第四年,《本草中华》第二季取得如今的成绩实属不易,这背后有制作团队的匠心,宣推团队的用心,也有他们对传统文化守护与传承的初心。
创新路径:三招破局观众收视疲态拍摄纪录片向来不易,团队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到绝境之地寻找素材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需要摄影师冒着生命危险抢拍镜头——这在《本草中华》第二季创作中并不鲜见。总导演林潘舒说,对于这些挑战团队已经适应,他们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内容创新。
《本草中国》和《本草中华》第一季已经覆盖了上百种中草药材,到了《本草中华》第二季,可供导演组选择的内容范围非常有限,观众对内容和形式很熟悉,“除非节目有特别大的突破,否则观众不会产生首次观看时的惊艳。”林潘舒说,珠玉在前,导演组需要付出几倍的努力,才能满足观众更高的审美要求,在保证原有受众的基础上,吸附更多新用户。
创新方面,《本草中华》第二季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拓展。一是选题上刻意寻找更贴近普通人生活的中草药材,“将熟悉的东西陌生化”。比如芝麻、皂荚子、仙人掌、银耳、苔藓、自然铜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和物质,实际上具有高药用价值,这是普通观众意想不到的。
之所以选择这些药材,林潘舒表示,从纪录片本身承担的普及知识、弘扬传统文化的角度考量,希望这部片子能引起对中草药不太了解的人群,特别是年轻人的兴趣,自发了解中医药文化。
二是拍摄手法多样化,捕获意想不到的画面。大众印象中的中草药大多为植物根茎、枯草,从镜头中看,形态不够美感。如何让中草药在镜头下变得灵动、有趣?导演组寻找各类形态的中药,借助先进的摄影设备呈现本草不为人知的一面,给观众带来全新认知的同时,也带来视觉冲击。
导演组曾下到1000米深的矿井,利用探针镜头、微距拍摄,记录显微镜下自然铜粉末在透明玻璃上翩翩起舞的情景;在金沙江河谷的绝壁上,以竹竿、棍子抵在绝壁上形成支点,摄影师全身拥抱绝壁拍摄采药人采摘仙人掌的惊险过程;为了拍摄生长于密林中的木蝴蝶,导演组费了一番周折,最后运用航拍器分不同焦段拍摄得以完整呈现木蝴蝶高大笔直的树干全貌。
三是叙事结构上运用电影思维,增强观众观看黏性。拍摄中草药这一题材,如果单纯讲采药、制药、用药过程,未免专业性过强。因此导演组选择从观众感兴趣的细节入手讲故事,比如第一集《轻重》中讲“药香”,除了记录传统手工制香技艺之精妙,也讲述了一对父子在技艺传承过程中的矛盾与和解。
“每集片子的制作过程都在跟观众玩一场心理游戏。在叙事结构方式上,我们更偏向电影化设计,故事化叙事。”林潘舒介绍,在《本草中华》第二季中,每集只讲4种药材,每种药材背后的故事时长7—10分钟,每隔一两分钟就会有新信息点,每个故事至少有1—2个高潮点。
突破圈层:内容与营销高度整合传统观念里,纪录片常被归为“小众”题材,突破圈层走向大众对纪录片从业者来说是一个亟待研究和系统发展的课题。
在这方面,《本草中华》有很好的尝试。从内容上来说,《本草中华》第二季有意从选题和叙事上拓展受众群,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与年轻受众的交流。林潘舒介绍,制作团队本身非常年轻,导演组以80后为主,摄影师更以90后居多。“在写解说词及拍摄时,我们会生动一点,向更年轻化的语态靠拢。”
因此,这部纪录片的气质是富有青春活力和网感的。在这种语境下,洁白透明、充满胶质感的银耳被赋予了“小仙女”的昵称;芝麻界唯一具有药性的黑芝麻则被冠以“芝麻界的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有趣、精良的内容加上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是纪录片突破圈层的良方。云集将来品牌总监、《本草中华》第二季宣传统筹王凯提到一个现象:《风味人间》《舌尖上的中国3》《创新中国》《水果传》《最美公路》等多部2018年全网点击量前十的作品,在内容创作和营销推广上都是高度整合的。他表示,有效专业的宣传推广应当自始至终贯穿整个项目,深度参与到项目每个阶段,实时沟通了解项目动态,给予项目主创专业意见,根据既定的宣传战略相应调整传播策略、推广形式和营销渠道。
近年来,互联网革新了纪录片生态,很多优秀的纪录片在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站上热播。《本草中华》的宣传推广策略是在巩固传统电视节目受众的基础上,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新媒体短视频传播、社交话题发酵、传播渠道打通上。高质量的短视频在不同渠道传播成为破圈层的重要手段,节目多个官方号化身“云小集”在微博、视屏弹幕、评论区轮值上岗与网友24小时互动交流。此外,节目与摩拜单车App的跨界合作也带来了跨圈层的流量。
文化传承:中华本草背后映照中国传统处世哲学云集将来已将“本草”IP做了整整三季,在董事长、总经理龚卫看来,“如果说《本草中国》反映的是传统文化的经典与厚重,《本草中华》第一季展示了传统文化的青春与自信,那么《本草中华》第二季则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力度与气度。”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是“本草”系列纪录片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表面上我们讲述的是中医药文化,其核心是上下五千年中国人传承至今的生命观和世界观。”《本草中华》第二季制片人蔡懿鸣表示。
《本草中华》第二季每集的主题都由一对反义词构成:《轻重》《进退》《黑白》《新陈》《刚柔》《甘苦》,这反映了中华本草文化的丰富与复杂,很多药材药性讲究相生相克,也与中国传统辩证哲学观和人生观极为照应——从对立中寻求统一,从矛盾中找到平衡。用蔡懿鸣的话说,纪录片是在讲药性,也是在讲人生。
做好中医药文化的阐释和传播,讲述中华本草的哲学以及中国人与世界的相处之道是“本草”系列纪录片的初心和方向。据介绍,继《本草中国》已通过中宣部对外推广局与探索频道国际版成功输出海外后,两部《本草中华》也做好了“走出去”的准备,届时,将打造中国传统文化智慧走向世界的“三部曲”。
围绕传统文化这一核心命题,云集将来也有更多内容布局。龚卫透露,继《本草中华》第二季后,云集将来还将陆续推出《中国美》与《诗乐远方》,将分别定档今年三、四季度。“《中国美》反映中国人的审美观,《诗乐远方》将诗歌与音乐结合,传达以中华历史文明为载体的历史观。”
四年三季、锁定卫视黄金档,“本草”系列如何突破“纪N代”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