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混乱的猴子读后感摘抄

时间: 2020-03-13 06:22:01  热度: 268℃ 

点击全文阅读

《混乱的猴子》是一本由[美]安东尼奥•加西亚•马丁内斯(Antonio García 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19-8-1,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混乱的猴子》精选点评:

●前半部分将作者的创业史,后半部分大概就是facebook解密史了吧。文笔很流畅俏皮,有大量的引用,看得出来作者是个很有趣的兴趣广泛的人。

●是那种在讲八卦尽量冒犯到在座所有人然后以nerd程序员自居所以你们人类对我来说无所谓我接着要干大事的自认为高智商人士。看起来真的蛮言行一致的哈。

●真正有价值的地方在于,我们能从中了解到一个外表光鲜内里乱糟糟的创业之都的部分有趣的细节,还有作者在彼时彼刻对互联网广告定向分发这个"新鲜事物"的深刻见地。 有评论说书中的作者是个烂人,那你要知道,在自己的书里,他本来可以美化一下自己的,为什么所有人都必须是不食五谷的"圣人"呢?

●深刻反映了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看来会有不同解读的现象。偏离了主流或者所谓正义的价值观,从另一种角度管中窥豹般观察硅谷倒是带给我不少新鲜感,只是不知道这最终是有意义的见解,还是夸夸其谈的硅谷爽文

●很搞笑也很真实 推荐

●用词辛辣, 一手资料,值得一读

●拼命干几年,然后环球航行。这哥们敢说也敢做。社交网络已经被政治充分利用,但广告费却慢慢流向亚马逊。fb需要自我颠覆才行了。

●第二遍看的时候抛开了作者复杂的人生经历和个人吐槽,专心看他对互联网广告和社交媒体的思考,虽然内容不多但还是很值得看的

●不同于大公司公关部门参与的宣传书,他们的代表是腾讯传和刷新,看看也还好,不过多是自上而下筛选过滤的大事记。这本书作者经历很丰富,博士肄业加入高盛做量化分析,然后来到硅谷分别加入中型创业公司,自己创业被收购后再加入Facebook。创业后与前东家的官司,YC申请及训练营和后续融资,卖掉公司的抉择与争执,作为基层广告PM身处大公司的2年经历,都有大量细节外加毒舌点评,。 作者敢说敢喷,文笔又不错,看起来很有意思。对我个人,Facebook的部分,好多都让我想到了头条,他俩也确实有很多共同点,相比业界其他更大公司更生机勃勃,吸引大量人才且与面临更大公司的战争,信息聚合这里都面临过算法和隐私的挑战,主营收入都是原生广告,都是年轻理性派的创始人掌舵。很多地方都有一种世界大同,大家都一样的感觉。

●说来说去,都是利益的交换

《混乱的猴子》读后感(一):混乱的开始

一本神书。刚开始看的时候,以为作者只是一个硅谷的智者,无情且相对客观的嘲讽互联网广告产品的本质;看到后面发现作者骨子里是一个真正的产品经理,有自己坚信的方向以及为了这个方向奋战到底的驱动力;与此相比,那些硅谷科技公司里面很多看似位居高位的成功人士不值一哂。本书的后记道出了现在社交网络的困局以及不确定的未来,拭目以待新的技术变革和新一代消费人群的成熟能颠覆掉些什么。

《混乱的猴子》读后感(二):有意思了 作者并没当过总监

他只是个fb产品经理,这个头衔工作大家都知道是做engineer 做pen pushing 的“秘书”类工作离总监还有段距离,履历都敢有诈还写在LinkedIn profile 好勇敢,不过也太容易被戳穿了,书大可不必看了。

他只是个fb产品经理,这个头衔工作大家都知道是做engineer 做pen pushing 的“秘书”类工作离总监还有段距离,履历都敢有诈还写在LinkedIn profile 好勇敢,不过也太容易被戳穿了,书大可不必看了。

《混乱的猴子》读后感(三):三分钟读完新书 混乱的猴子 自评九分

作者勾儿:英国留学生现在北京工作;希望帮助你们以最小的代价学习英文。

三分钟读完新书 混乱的猴子 自评9分 本书金句频出。

Investors are peoplewith more money than time. Employees are people withmore time than money. Entrepreneursare simplythe seductivego-betweens. Startups are businessexperiments performed with otherpeople's money.

投资人是钱比时间更多的人。员工是时间比钱更多的人。 创业者只不过是把二者链接起来的中间人。 创业就是用别人的钱来做试验。

用非常简单的语言表明了创业、投资人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值得从业者和潜在从业者阅读。

作者在进入FB之前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为了进入FB直接抛弃自己的队友,以损害自己的心血和创业合伙人的利益为代价,接受了FB的offer。并直言道德跟钱和地位相比不值一提。

书名混乱的猴子,表示像脸书这样的硅谷尖端的科技公司们不断用人类前途做赌注,一遍一遍的为自己的利益做着疯狂的尝试。外界只能被外界的光鲜亮丽所迷惑不知其内部波涛汹涌。

可能百分之90的尝试都会失败,百分之10的成功就会被视为传奇。

作为前FB的产品经理人目睹并参与了FB公司的内部疯狂的迭代。

FB公司的尖端工程师,程序员们真的不是为了钱而工作,而是为了能改变世界进程。这事比贪婪要吓人的多,用钱可以收买起码有一个价格,而这些狂热分子不会被钱所收买,你永远都不知道扎克伯格能把他们带到何方。

在FB这样的大公司工作就像是开着F1赛车,没有任何限制的疯狂加速,公司全效率运转,突然开上自己的私家车即使开100迈也会觉得太慢。

能限制猴子们的只是法律,无关道德,只要法律允许,技术可行,损害上百万人的利益也无关痛痒。这就是精英、上层。

当然也有好的一面,描述了广告安全部的程序员们是如何过滤sq、暴力图片的,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我们在用微信这类软件的时候从来在动态里看不到的非法图片,都是被程序员已经替我们过滤掉了,掩盖了人性的丑恶。

同时他们也帮助警察抓到sq狂,猥琐者,打老婆等罪犯,社会却全然不知他们的丰功伟绩,只因为一旦报道也会危机FB本身在大众的形象。

作者不惜把自己丑陋的一面也要展示出来,也要把硅谷这些混乱的猴子公之于众,体现了内心深处的纠结,真的很厌恶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又不得成为其中一员的无奈。

本书是属于那种作者爱的爱死,恨的恨死那种风格。

真小人的作者,抛弃创业队友,也不愿意承担父亲的责任都被作者毫无掩饰的写了出来, 完全没有任何后悔的意思。

他本可以美化自己,却非要用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写法,把科技界的混乱让外人得以一窥究竟,也许这样能让他心里好受一些,毕竟也算声张了正义。

我喜欢作者的真小人,比表面满嘴仁义道德的伪君子要强太多。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用在这里挺合适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勾儿英语公众号

《混乱的猴子》读后感(四):告别CEO们的传奇大菜,去尝尝螺丝钉们的街边烤串

挺有趣的一本书。

作者在facebook时间很短(2年一个月),职位也没有很高(PM),但人生经历丰富、文笔好,书中没有传统公司传记那种恢弘历史感,但多了很多人间烟火。CEO的传奇故事这种大菜吃多了,一个普通螺丝钉的满腹牢骚就像街边烤串,欲罢不能。

比较有感触的几点:

一、关于twitter和facebook的选择

书中作者拒掉了twitter的收购而去了facebook,从后续2家公司的发展来看,作者的选择无疑是非常明智的。facebook公司的营收从2011年底的37亿美金增长到了2019年的707亿美金,收入几乎增长了20倍,facebook2012年上市时的市值大概只有1100亿出头,2020年现在这个时点是5700亿。股价涨幅虽然比不过amazon,但也是最牛美股之一了。回过头看twiiter,整体营收直到2018年才只有30亿美金,目前股价比2013年上市时的发行价还低,市值只有250亿美金。

对于公司的选择,作者虽然选择对了,但是经过他自己的计算评估,他的最终总体收入其实要低于选择twitter的2位创业伙伴。原因也很简单:

facebook给的package高,但是内部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能不能待满4年拿到全部股份行权对所有人都是个考验。作者自己就由于一个项目的失败在2年就被赶出了公司,只拿到了一半的股份。而在公司和他作对的领导在作者走后2个月后也被扫地出门。

而另外两位任劳任怨的创业合伙人在管理松懈的twiiter做满了四年,拿到了全部承诺的股份,顺利走入湾区成功人士行列。

作为员工,选择哪家公司你可能会再次犹豫,但作为股东,应该选择哪家公司,不言自明。

二、数据的价值

Facebook为什么会如此值钱,作者在书中也给出了答案:移动化转型的成功和由此带来的垄断数据。

“从数据角度(而不是技术角度)来看,移动应用就像是一家公司给自己开发的专用浏览器,好让你在移动设备上也体验他们的网站。你的手机上可能有好几百个这样的专用浏览器,你用它们来看书、买菜或者享受其他服务。然而,在桌面端,你用Chrome和Safari(或者其他几个有限的浏览器选择)浏览成千上万个网站。你在同一个浏览器cookie池里留下的数据将被千万人取得,并以数不清的方式被转卖掉。在移动应用里,这样的数据沼泽并不存在,所有数据都被隔离在产生数据的应用里。不管你是在《糖果传奇》升到47级,在Redfin房产软件上搜索了房子,还是在亚马逊的移动电商应用上买了什么东西,这些数据都只存在于相关的应用里,绝不会离开。也就是说在移动设备上,至少从数据角度来说,你只需要和一些固定的应用保持直接联系。这里没有数据中间商插足。“

有了移动化带来的数据垄断,广告收入增长就是水到渠成。

三、大神小扎

这本书里面几乎没有怎么描写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因此我又把社交网络翻出来看了一遍。

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小扎这个人学习能力极强,又足够冷血,绝对是一代枭雄。无论是早期提供创意的划船兄弟、出钱创业的CFO好朋友、到后来的西恩派克、桑德伯格,小扎总是能在最合适的时间找到合适的人为我所用,然后以最低的成本一脚踢开。如此才有可能积累巨额的财富,在30多岁就能和复利了半个世纪的巴菲特在财富排行榜上谈笑风生。

待续

《混乱的猴子》读后感(五):混乱的猴子

信用衍生品在证券交易所公开交易固然能增加总体交易量和相应的佣金,在一个开放的信用市场会削弱高盛独占的信息优势,使它卷入激烈的竞争之中,更不用提接受严格的金融监管了。即使开放可以把市场做大,高盛也宁愿舒服的独占一块小市场,它不想沦落为大市场里的一位普通玩家。因此,许多市场可以说是低效的,而低效的原因恰恰是它对市场目前的控制者有利,哪怕这只是短期的利益。正如我之后观察到的那样,华尔街和硅谷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互联网广告的神奇过程叫“实时竞价”,每次打开网站,你大脑里的一些细胞就被标上了价格,挂在股票交易所出售。想象一下:人的注意力一点点的被拿来交易,如同千百万股通用汽车股股票一样,每天被交易几十亿次。

不要忘了,人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大过他野心的价值。——马可·奥勒流

永远不要相信一场大屠杀的幸存者,除非你知道他为了活下来都做过什么。——库尔特·冯内古特《蓝胡子》

一家有现金流但是产品停止进化的科技公司早晚都会死掉,只不过有钱可以让他们装模作样地撑一阵子,但在这个过程中,死亡也会变得越来越无法逃脱。

你对自己的认识和社会对你的评价之间有巨大差距,这造成了你感受到的不公平。将这份差距乘以你的自尊心,你就得到了足以驱动你逐梦创业圈所需要的愤怒。

写作就是我作为作者,把脑子里的想法通过语言的艺术传递到你脑子里的过程。因此我们不吝称赞最优秀的骗子为“善于表达的人”,因为他们可以让听众和读者爱上投射进他们脑海的想法。

和所有精明的早期投资人一样,YC更看重我们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团队,而非我们可能想出来的那些不着边际的点子。后者其实只是用来评估前者质量的,其本身并没什么价值。

没人执行的点子,或者没有一个出色的团队来执行的点子,就像是屁股和意见——人人都有。

一位硅谷圣人曾经说过,只要你的点子足够好,没有人能把它偷去。你要担心的是如何让更多人接受它。

不管什么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个创业点子,请先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点子要成功,需要发生多少奇迹?如果答案是不需要任何奇迹,那么摆在你面前的不是一个创业项目,而是平常的商业行为,比如开一家洗衣店。对创业来说,奇迹是必需品,并且是特定数量的奇迹。

大多数成功的创业公司只仰仗一个奇迹。对Airbnb来说,这个奇迹是人们愿意把家里的空房间或者周末度假屋拿来接待陌生人,这是用户行为的奇迹;对Google来说,这个奇迹是创造出好用程度远超同时期竞争对手的搜索服务,这是技术上的奇迹;对Uber来说,这个奇迹是有足够多的人愿意通过网站或手机来购买线下世界的服务,这是消费者服务流程的奇迹;对Slack来说,这个奇迹是让人们像和女朋友聊天一样工作,只是商业事务流程的奇迹。

对大多数面向消费者的应用来说,这个奇迹很简单:让用户使用你的应用程序,然后找到他们在使用键盘或触屏与你交互时最能帮你创造财富的时机。那也是Facebook的奇迹——让全美国所有大学生都加入他们的平台。这种独一无二的不可复制的奇迹,让投资消费者应用看起来像是在买彩票,它真的就是一个基于用户增长的赢率极低的幸运大转盘而已。

垃圾创业想法的一大特征就是它的成功需要至少两个奇迹。

写回忆录这件事的一大尴尬之处在于,当你像历史学者一样翻看过去的私人文字、短信和邮件记录时,你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些事,会突然意识到,所谓年轻而完美的你其实是个彻头彻尾的蠢货。年长的你如果能回到过去,在年轻的你身边耳语,你发表的将不会是赞美和鼓励的言语,而只会是辱骂、批评和焦急的警告。

小人总是贬低你的报复,而伟大的人会让你觉得你也可以伟大。

从2017年1月7日起,所有美国工作类签证持有者在被解雇后,都将得到60天的宽限期。

硅谷的资本主义规则其实很简单:

投资人是钱比时间更多的人。员工是时间比钱更多的人。创业者只不过是把二者连接起来的中间人。创业就是用别人的钱来做实验。企业文化就是不明说的行动。这世上没有真正的规矩,只有律法。成功意味着一切罪恶都能洗脱。向你泄密的人,也泄露你的秘密。诉讼不过是企业实体在照本宣科的冲突叙事中做出的昂贵的假动作。

YC创业者网络的价值在于YC孵化的公司组成了一个私有的微缩版科技世界。外面的人常把这个网络叫“YC帮”。作为YC大家庭的一部分,你可以享受到非常低廉的价格和最贴心的服务。YC网络里的兄弟公司总会优先选择你,而非外面的竞争对手。去融资时,你还能把那些已经出名的兄弟公司放到客户列表里炫耀。

2011年左右,全球关键词竞价产生的最贵英文单词是mesothelioma(间皮瘤)。多亏了一系列针对前雇主的集团诉讼和不匪的胜诉佣金,这个词的报价被抬到了每次点击90美元。

最赚钱的Google这关键词包括:保险、贷款、按揭、分级、信用、律师……这些行业是Google的印钞机。

创业早期唯一有用的职位是CEO,其他职位都毫无意义。哪怕这是一家早期的创业公司,其他人就算争论的再面红耳赤,到最后也是CEO说了算。你要么接受这一点,要么就不要趟这摊浑水。

创业公司都是温和的独裁政体,就像海盗船一样。

刚开始创业的人都以为最大的挑战是技术问题。实际上,技术问题反而最好解决,创业公司遇到的所有难题都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最难解决,因为有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解决方案,更不要说有直接可用的软件解决方案了。

人不会真正改变,他们只是成了更好的演员。

最终杀死我们的,不是外部敌人,而是我们各自的本性,是我们每天早上在镜子中见到的那个人。

天使投资人换取股份的实际股价将基于估值上限确定,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其他投资人,他用非常大的折扣购买了相同的股份。因此,这个风险估值,就算没有在合同里明说,也从实质上被认为是天使投资人在写支票那一刻对这家创业企业的估值。

你可以像四处采集花粉的蜜蜂一样,在不同投资人之间飞来飞去,谈出不同的封顶估值,不会有人对你提出意义。但是,如果用定额股份来交易,则需要有一个所有人都同意的每股价格及总共可交易股数。每一位股权所有人和投资人都必须在合同上签字。

你能找到越多的投资人,其他人就越愿意加入。这是科技投资人随大溜本性的一种体现,他们中大部分人既不懂科技也不懂投资。

资产结构表是一份详细列出资本配置结构的表格,其中列出了股份持有人都有谁(投资人、创始人、员工),他们都持有多少股份。这是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表格上每个成员都会把自己的持股比例铭记于心,包括小数点后的数字。

也许你满怀信心的踏入市场,在突然遭遇和巨人们的官司大战或者直接竞争时,你会觉得自己不过是一只微不足道的蝼蚁,但实际情况可能是,这些大公司比你怕他们还要怕你。首先,他们战斗的意志没有你强烈。对你来说是殊死一战的事情,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普通的一天里的又一项任务而已。其次,大公司必须精心维护他们价值连城的品牌形象,有时候即使像你这样的小公司,也可以对其品牌形象造成致命的伤害。美国人依然热爱弱者,到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这种敢作敢为的创业者挑战可恶的既得利益者的故事是多么容易赢得支持者。

投资人喜欢在打钱给你的时候感觉到他们才是你的主人,知道还有另外一群人揪着你的小辫子,会削弱他们的这份快感。

YC这种创业加速器的普及和人们对创业者这一职业的普遍接受,意味着许多技能过人的工程师和产品人员选择略去大公司历练这一步,直接开始创造激动人心的产品。亚马逊云服务这种按需选购、即刻可用的计算资源,以及Ruby on Rails这种开箱即用的Web开发框架,意味着新创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被实践。再加上大量资金涌入VC市场。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是现在的种子轮融资已经可以接近以前A轮的规模。

随着这么多不同规模和等级的资金等着来投资,现在最优秀的创业者已经开始挑选起投资人来,而非相反。许多投资人发现自己已处于无项目可投的尴尬境地。由于一些投资合同规定当前轮次的投资人对下一轮融资享有优先投资权,你要挤进好多人排着队参与的A轮融资,就必须在种子轮抢占先机。

YC在吸引最优秀的创业者方面惊人的成功履历令他几乎垄断了硅谷最好的投融资交易流。正如干旱农业地区的水资源供应,谁控制了水源最上游的闸门,谁就控制了一切——YC演示日就是这个水闸。

每当你遇到压力大、费时间、风险高的挑战时,请把公司里的其他人从混乱里隔离开来。他们很可能不仅帮不上什么忙,反而还会被不确定的未来所影响,在你最需要生产力的时候无心工作。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血雨腥风——被人起诉、缺钱,都不要干扰公司里的人,免得这些破事总是占据内部议事日程的顶部。

以下两大特点可以把各等级的成功创业者与普通创业者区分开来:第一,不惜放弃一切,全力以赴做一件事且仅做这一件事的能力。第二,承受和忍耐无限量破事的能力。

虽然狂人般的专注力在成年后很难培养,但我们需要的这种人格特征——你叫它毅力也好,坚韧也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完全的投入,和无条件的爱一样,才是值得你重视的类型。那种热爱骑行与约会的人,永远不会为公司或理想付出一切。那些看起来无家可归的人,反而才是真正愿意为创业付出一切的人,除非面对死亡和牢狱之灾,否则没有什么能让他们停下来。

一些大公司会提出收购的可能性,但通常来说整个过程不过是一个占用创业者时间来调查其公司的借口罢了。大公司通过和创业公司互动来了解市场的最新动向,以防范被新兴玩家突袭的风险。

我再对创业新人提一点小建议:不要在律师费上省钱。签大合同或者进行并购谈判时的一点小失误,就可能给你造成好几百万美元的损失。

绝大部分风险投资人不能在退出一家公司之际把投赚到的钱再投入另一家公司。(这也不是绝对的,市面上也有少量的一些所谓“常青基金”,它们每年既接受新投资人资金的投入,也会吸收之前的投资创造的收益做本金)这就是硅谷一直被这种“不成功,便成仁”的策略推动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为什么创业者都在逼自己,要么成长为下一个Airbnb,要么放弃一切。

工人们有工会这样的组织,它赋予工人们一种叫做“集体议价”的魔力。现在,成为热门创业公司的一份子就相当于加入了工会,你入会后唯一需要履行的义务就是在创业期间付出你的一切。通过捆绑人才,确实获得了宝贵的议价资本。

猜你喜欢

推荐经典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