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网

人生哲理 英语文章 励志文章 人生感悟 爱情文章 经典文章 情感文章 伤感文章 心情文章 搞笑文章 非主流文章 亲情文章 读后感 观后感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精选10篇

时间: 2020-03-13 09:27:19  热度: 282℃ 

点击全文阅读

《西藏生死线》是一本由陈渠珍著作,朝华出版社出版的265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1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一):这才是真正了解西藏的书

前面大部份是翻译过来的,我就舍弃不看了,直接看原著。虽然语言方面有些晦涩难懂,总是原汁原味。简介里写这是本西藏爱情小说,可是总共12章,看到第6章也没见到爱情的影子,我想本书应该还是着重于陈渠珍进兵和战斗在西藏的故事。作者文笔很好,读之仿佛亲身感受到入藏的艰辛,战斗的悲凉和艰苦。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二):了解清末民初西藏人文地理的好书

虽然不如名著那样被人所熟知,但却是一本真真正正让人感动的传记小说。更可贵的是,它出自一介武夫之手,可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却比一般矫情造作的文人真挚可贵。这本书同时也是一份珍贵的清末民初军政备忘录,也是关于一百年前西藏风俗民情和青藏高原的不可多得的人文地理考察报告。多出版一些这样的书吧。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三):生离死别,真爱永恒

原来以为是一段旅行日记,却其实是一段不离不弃可歌可泣的爱情传奇!陈渠珍这辈子,有过西原这样的爱人,怕是再也爱不上别人了吧?!万里从君,相期终始,却终是生离死别,殊途难见。想起仓央嘉措的诗,其实他的心里,该是这样的吧:谁道多情损梵行,入山从此别倾城。世间若无双全法,宁负如来不负卿。

十九岁的西原,用真心日后为叱咤风云的陈渠珍营造了一个心灵的温馨角落,外面有再大的风雨,这里,总有取之不尽的爱意,温暖人心。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四):100年前的藏地亲历,往事并不如烟~

这部书所记叙的事情,至今恰好百年。书中,革命、乱世、爱情不是天真的想象,而是一个人真实的天路历程,也是民族国家政治转变时刻一曲个人与民族的悲歌。一个受革命思想鼓舞却又怀疑革命不能救国的年轻人,选择了从军戍边,远离革命,结果深深爱上被他称为“艽野”的青藏高原,并与藏族女子西原结为生死夫妻。作者自言“儿女情长,英雄气短”,莫非革命与人性难以两全?然及至辛亥革命,这个内心懦弱而又矛盾的革命党人又历经苦难东归故土。为何?为了一场革命的结果,一种旧制度的结束,一个新的国家身份的诞生,还是别的什么?读者可以自己判断。这部以晚近文言写成的“奇书”,经诗人庞培的译写而使广大读者得以尽心披阅,实为幸甚。

——孟明(旅法诗人、学者)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五):西藏生死线

昨夜至今天黄昏,一口气读完,从来能一鼓作气读完的作品,都有他引人入胜之处。后来辗转略知作者陈渠珍即是湘西王,据说贺龙和沈从文都曾在他收下当过差。 川藏线入藏,青藏线出藏。书中不可否认陈渠珍本人的军人风采,一路剿匪领军有方,善待手下兵士,战功赫赫,西原乃真女子,虽是陌路相遇之夫妻,却一心一意守护着爱人,此情至死无悔,可惜红颜薄命。 关于陈渠珍却此人也有待商椎之处,初入藏是被藏兵俘虏,承诺按兵不动以待商议,巧言脱身,而后返回军队即背叛承诺领军长驱直入,所谓兵不厌诈?且后来带领115人的队伍择道青藏线,到达青海时却只剩下7人,不禁让人质疑他当初这一选择是否妥当,选其他途径是否会有更好的出路。在大沙漠中士兵忘恩负义劫杀帮生死一线上救助过他们的蒙古喇嘛,至于他自己当时有没有默许却也未可知。 毕竟是自述。 因为曾经在西藏旅行,前后27天,许多地名耳熟能详,工布,江达,拉萨,哪怕是今日旅人少至的八盖乡,以及途中那一片矗立在水中的枯木,仿佛都历历在目,不知我所见的那一片水中枯木,是否书中作者百年前所见。 想念当日同行八盖乡的那一些朋友。@驿站,大哥是否还行走在西藏崇山峻岭人迹罕至的那方土地上,愿一切安好。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六):百年前波诡云谲的西藏

《艽野尘梦》,作者“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取《诗·小雅·小明》“我征租西,至于艽野”之意为书名,含有青藏高原风尘录的意思;艽:荒远。艽野:指青藏高原。在书中,作者详强地叙术了自己1909 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钟颖总进藏,升任管带(营长),参加工布、波宓等距役,在驻藏期间同当地藏族同胞、官员和和喇嘛来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结婚,在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响应的消息传到西藏后,出于对波密起义士兵的一些行动不理解,而又顾念个人安危,于是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百五十人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妨饥挨饿,茹毛饮雪,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西原病卒,等经历;描绘了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同时记录了英、俄帝国主义凯觎和争夺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罪恶和阴谋活动,清政府的日举国腐败,清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竞争权夺权、勾心壮举角的壮举争;记载耻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和军中的同盟会员、哥老会成员在波客乘机发动兵变、杀死协统罗长祷的实况。从文学的角度看,它不失业部写行优美的游记;从史学的角度来看,它又不失为记录清末民袂川边、西藏情况的重要资料。因此,任乃强先生在《弁言》中说:”但觉其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实面复娓娓动人,一切为康藏诸游记最。尤以工布波密及绛通沙漠苦征力战之事实,为西陲难得史料。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七):《西藏生死线》读后感

我想看《西藏生死线》。 很偶然的,又看到了一个很喜欢的作者对这本书的推荐。她说要去旅行了,于是拿出这本书来,看第三遍。 我是用网易蜗牛读书看的,陆陆续续看了有一个多星期,起初看的比较慢,约二三十页,后来时间充足了些,剩有大半本的时候,连着两天便看完了。 起初,我也只以为这是一本游记,只不过是一本特别的军旅游记。 后来,看到作者率军和波密悍匪的那相持数月的恶战之后,发现这是一本很好的战记。 再后来,军内变天,为了躲避灾祸,作者率领115人从西藏江达到兰州,途中几经生死,却劫后逢生,才发现这是一本绝处逢生的历险传奇。最后到西安时,只剩下了身边的万里随君的爱人。 爱人叫西原。 最后,我以为终于可以开始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和这个在路上被人强塞到怀里的藏族女子。她凭借过人的身手被赏识,一路下来睿智勇敢,又体贴温柔,甚至几次拯救了这个叱咤战场的男人,他们一同经历了这世上最大的凶险,却没法挨过一场莫名的大病。熬过了无人区,却没能走出西安。 看书时,一直被作者所吸引。 对待属下关爱有加,当其他军官悉数都在几乎都在军变中被杀,他却被推为领军,甚至仍有一众兄弟誓死追随。 对待无辜的藏民又深为体恤,战争中,部队鲜有对经过的村庄不侵犯抢夺,他从严治军很少相犯一路坦途。 他对待上级赤胆忠心,对待朋友义薄云天。他有谋略识大体,重情义悲天悯人。 我以为在他历经那些常人所不能想的磨难之后,老天至少可以还他一个儿女情长。可是当我看到结尾的时候,还是被西原的离去重重一击。 “走到熟悉的家里,突然又感觉西原真的不见了,室冷帏空,好像上苍真的设下了一个困境,要让我独自钻进去,苦苦煎熬,于是又仰天长号,眼泪也哭尽了,嗓子也嘶哑了。我这一生的经历,讲到这里,委实是肝肠寸断啊……我这本书,也就从此辍笔罢。” 那一刻,我,作为一个读者,感觉到了深深的绝望,悲恸无比。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八):异域传奇

曾经有一个异常小清新的书名《艽野尘梦》摆在出版社面前,他们没有珍惜,反倒用了《西藏生死线》这个大俗不大雅的书名,如果上天再给他们一次机会,请还我们小清新~恢复原著名称《艽野尘梦》吧!

乍看《西藏生死线》的书名,以为这又是一本以西藏神秘为题材的通俗小说,畅想里面一定充斥了宗教、玄幻、悬疑、厮杀,再穿插些情爱场面,拉长战线写个八九部,试图在畅销书排行榜里多待一些日子。如果你这么想,就会错过一本好书了。《西藏生死线》,实际上是庞培将史称“湘西匪王”的陈渠珍与民国25年写成的《艽野尘梦》,翻成白话文而成。随书还附录了陈渠珍的原文,阅读之后觉得,原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文采奕奕,虽庞培翻译的也是通畅传神,但阅读原作也不失为一种乐趣,建议读者两个版本对比阅读。

《艽野尘梦》其实是陈渠珍记述其在宣统元年,接受清帝调遣,跟随清军从成都出发,向西藏进军,并在西藏经历生死考验的故事。故事背景在开始介绍的很清晰,即英国侵略西藏,十三世达赖组织抵抗失败,清政府为了巩固在藏统治,保住西南屏障,遂组兵进藏。进藏形成1863公里,花费50余天。路上风雪飘摇,艰辛无比,但进藏后征战的岁月则更加残酷。陈渠珍在此次征战中,经历生死劫难,蜕变得愈发成熟。而清兵援藏部队,在经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跋涉之后,也终于结束了雪域高原之行,重返内地。残酷的战争、严酷的天气,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一百多人的小团队最后只剩下7人。

西藏一行虽然有苦有泪,但陈渠珍也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与藏族姑娘西原一见倾心。西原放弃了生她养她的高原,一心一意的追随陈渠珍踏上归途,却不幸染病,在即将见到曙光之前,永远离开人世,留下的只是爱人无限的思念,和我们这样阅读故事的世人无限的唏嘘。

“入室,觉伊不见。室冷帏空,天胡不吊,厄我至此。又不禁仰天长号,泪尽声嘶也。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余书亦从此辍笔矣。” 想一铮铮汉子,历经官场磨砺、战场厮杀,遇心爱之人撒手人寰,仍不能自已情感,痛不欲生,不禁唏嘘……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九):羞愧或者温暖的阅读

没有到过西藏一直是我的一个遗憾。于是有关西藏的书与影像,无论是历史、小说、旅行游记还是其他什么风光记录的,总之只要是有关西藏的我都莫名地喜欢,并千方百计地收罗来仔仔细细地读了又读,西藏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陌生,我对每一个名胜每一个古迹都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我甚至知道它的很多传说、典故、风土人情,我爱那片神奇的土地,爱茫茫雪域爱巍巍雪山爱猎猎经幡,那里有史上最痴迷的信仰也有世间最真诚的朝圣,说实话我时常被那片神奇的土地所感动,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被感召被蛊惑。

不过我相信那一天不会太遥远了。因为拿起《西藏生死线》的时候,我仿佛已经在路上了,那是一百年以前“大漠孤烟直”的路上。我看过全部实景拍摄的电影《青藏线》,在影片中我见识了五十年前青藏线恶劣的自然条件将无数热血青年和他们“将铁路延伸到西藏”的梦想无情地埋葬在那片土地上的,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才知道青藏线之于进藏者意味着什么,其实纵使在当下条件下要想徒步走完青藏线的可行性究竟有多少也存在着诸多的未可知,更何况百年以前的自然条件、交通工具以及个人装备等之于现当代先进科技的天壤之别,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本书的主人公——一代传奇人物“湘西王”陈渠珍与他生死与共的弟兄们却创造了奇迹。尽管这一径长旅令这个最初拥有115人之众的队伍,走出来的时候不过只剩下了寥寥7人。

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一个人的传记小说,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清末民初,英、俄等国觊觎下复杂的西藏局势、清朝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部勾心斗角以及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等军政局势历史写照的备忘录,它还是关于一百年前西藏风俗民情和青藏高原自然地理人文不可多得的考查报告。相比后者,我更加喜欢陈渠珍和他的同伴们叹为观止的藏地历险经历i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的传奇感人的生死爱情故事,纵使在一百年之后偶然邂逅这段往事的不同时代的阅读者,依然能够清晰地感受到雪域高原的桀骜与纯结真爱的温暖,它们深深地涤荡着我早已被现实的尘嚣麻木得失去感知的心灵,令人羞愧令人温润。

《西藏生死线》读后感(十):惊心动魄又感人

看过一些与西藏有关的文学作品,或文艺,或传奇,或民俗,手上的《西藏生死线:艽野尘梦》与他们无一相似。清军将领陈渠珍湘西人,奉命进藏,援藏,后又因兵变不得己出藏。原本以笔记文白记录的便是这段经历,在他的记录中,生死存亡的出藏经历,细致,激动而特别感人。100年后庞培有感于这段闻所未闻的藏地亲历,重新书写,以还原这段115人出发,仅7人生还的生死之途。

100年前,西藏一切都是封闭落后而原始,因为英、俄觊觎,达赖出达,整个局势复杂且时有冲突。陈渠珍奉命行军,从不懈怠,运兵帷幄,进退有度。在他的叙述中,有战的险,也有气候的寒,还有军队不挠民,与民善处,互赠物品,了解民情等。相比入藏的平和。出藏路上,条件则艰难至极。在饥寒交困之中,打猎为生,时饱时饥,甚至要与狼抢食。这生死之路,让人的意志精神都经受严峻的考验。有的战友受不住诱惑,企图杀害路遇的蒙古喇嘛夺其粮财,不果,反自伤。有的在饥寒面前,也有甚者吃同伴的死尸。还有的结队离队,不复相见。但也有为了寻找掉队的战友,反复寻找,甚至鸣枪示意。

陈渠珍本人亦文亦武,既是大山跋涉而出的老将军,是久经沙场的一员老兵,也是笔耕不辍,兼任军中文书的笔杆子,后来更是沈从文名副其实的老师。他在晚年,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忆了当年援藏的那段经历,在思及在西藏纳的妻子西原出藏后却逝世时,思妻之痛让他不能自抑,最终沉痛罢笔。

能读到这本书,是幸运的。今天的西藏开通了进藏铁路,方便至极。当下的我们也总是心存一个去西藏看看的梦想,为什么进藏,或者是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感受人间净土,或者是为了寻找心灵的感动,或者是挑战自我。但在庞培的重著中,还原了陈渠珍的性情、志趣和理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困厄前坦然处之,与战友情同兄弟,互相扶持。西原给予陈渠珍的不仅是一路的照顾,还有精神支持。与他同生共死的情谊让人感动,若非西原,陈渠珍怕早已命丧途中。可惜苦尽甘来之时,这样的女子,却可能水土不服,生病去逝,令读者也无比惆怅。

书中对100年民风民俗,历史沿革的记载,都是珍贵的资料。此外,书中还附有罕见的旧照片,均可以做为当年史料研究的补充。

猜你喜欢

推荐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