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面具经典读后感有感
《天狗面具》是一本由土屋隆夫著作,商周出版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NT29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狗面具》精选点评:
●三星半。诡计老套,行文稍显稚嫩倒也不失风趣。土屋那些关于推理小说的著名观点原来就出自这本书。
●除了动机稍弱以外,没有什么缺点的作品。
●中规中矩的本格作品,线索和逻辑推理设计得不错,诡计较为平淡。毒杀讲义是本书的亮点,里面列举了许多有趣的毒杀诡计,当然也泄了不少底……
●DFSA
●作者初作額外加分。
●毒杀讲义
●这是一本中规中矩的本格推理小说,不过土屋先生亦能给人很多启发。
●为了那份毒杀讲义,为了探究“作家的初志”,为了……大半天就完成了,不吐槽
●在这本土屋隆夫的处女作中,作者就像说书人一样,在书中和读者进行着各种互动,行文幽默风趣,终章中对剧作家朋友的吐槽也比较有趣。总体来说,这本书的诡计都比较中规中矩一些。这本书中最精彩的当属其中的毒杀讲义了吧。
●很平淡,日式乡村写得最好的还是金田一
《天狗面具》读后感(一):宗教与政治的纠葛
二次大战后的纯朴农村,突然被卷进了宗教与政治的狂热纠葛。在令人不安的狂乱的太鼓声与咒文的唱和中,一个男人在众人环视之下被杀!这男人的政敌也随后横死荒郊,并出现第三具尸体。众人陷入深不可测的恐惧深渊。这难道是天狗的诅咒……
《天狗面具》读后感(二):起点,伏牛村
其实我不是太喜欢土屋隆夫的书。总是布局齐整,解谜完善,四平八稳,稳如泰山,在人物方面却不太细腻,我觉着他就是个特传统的日本男人,喜欢土屋的女性应该比较少吧。
看了《天狗面具》我居然笑出了声,哈,不料老师您也有文笔不够成熟也不怎么自信的时候啊!可爱可爱!这部的写法让人想起范达因,鲍查一类美国早期推理作家,严重classic。
话说我以前总觉得土屋的写作风格有一点怪怪,但在《天狗面具》的时代、地点、风土、背景之下,显得意外的调和。伏牛村才是最适合您的地头啊,老大!
我喜欢书里那个热爱文学的巡警土田,碰到突发事件时居然想起的是川端康成,这个跟我有点像。狂笑……
《天狗面具》读后感(三):有点稚气(也称之为寒冷)
话说土屋先生在这本01之后,完全投身到了社会派推理中,因此阅读它,也是一番别样的感觉。
稍显稚气的推理和过于活跃的侦探,如果不是土屋先生的盛名浸染,不会显得多么有趣。
即便提出了先生的经典算式,但纯粹的本格解谜总是少点现实浑浊的湿黏。
对于我这样一个容易在黑暗人性中走失的偏执读者来说,步步为营的手段许是阅读的调料,而最后那被捆绑着翻滚的一跃才是无声的击节。
在群山与树木之间,在疾风与死寂之间,在男人与女人之间,在黑夜与白昼之间,在土田巡查烦恼沉闷的生活和灼灼冷笑的文字感怀之间,清醒与迷醉,爱欲和真情,土屋先生让我看的,只是稍纵即逝的丑陋?
天狗面具遮住了孩子般的面庞,人人都是长鼻子的匹诺曹,而且没有缩短的机会。
《天狗面具》读后感(四):土屋隆夫的处女作
在日本,一位作家,只要肯认真写,一辈子发表个上百本或几百本都是很常见的事。但仅写过十几本长篇便可以成为大师级人物的,土屋隆夫就算得上一个。从1958年发表《天狗面具》到2007年《人偶死亡之夜》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仅发表长篇14部,真可谓少之又少。
作者也曾说过“如果要研究一个作家,首先必须研读他的处女作”。大抵推理作家们分为两种,一种是“晌午型”(自创的词),处女作为最高作,后面即使有作品,也难以与处女作匹敌。第二种则是“黎明型”(自创的词),处女作仅为初入文坛的敲门砖,到后面某个时期的作品达到最高峰。而土屋隆夫属于第二种,处女作虽有亮点,但缺点亦不少,到中期的千草检察官系列达到创作之顶点。
土屋的小说中没有设定头脑特别好的名侦探,更多担纲侦探角色的是冲到一线的刑警或是检察官,并非天才型,但都会脚踏实地认真推理,显得十分传统,且平易近人。而在这本处女作中,与其后的作品略有不同的是,侦探除了土田巡查之外,引入了一个头脑相对较好的白上律师担纲破案之主角(引出“毒杀讲义”)。较接近以往的古典推理小说模式。
因为小说的发表时间是1958年,当时正是二战之后不久的年代,小说也将故事地点放在了一个叫牛伏村的小村子里。那时的日本刚经历完战争,正处于百废待兴的阶段,乡村里更是充满了迷信与愚昧。也正因为是这样的背景,其故事中的新兴宗教也才得以成立,也正因为这样的宗教,那样的作案手法才会顺理成章。
在这部土屋隆夫的处女作当中,作者使用了一种很奇特的叙事手法,由叙述者站在故事前面,向读者讲述。作者就像说书人一样,在书中和读者进行着各种互动,行文幽默风趣。不但在关键的地方特别提醒读者注意线索,甚至在终章里边,干脆跳出来讲述了自己的推理小说创作理念,也就是那个土屋隆夫很经典的公式:
事件÷推理=解决
也就是说,本格推理绝对不能有丝毫交代不清的地方,而对读者是一种当然的义务。
虽然说作为处女作的本作,在语言叙述上比不上后期的小说那样笔法成熟,那样有力度与深度,但作为一部本格推理,相比后期来说,还是十分精彩的。这本书的诡计比较中规中矩一些,其中以一件不可能犯罪为亮点。
除了以上这些,作者在这本小说里还借着书中人物提出了一份“毒杀讲义”,列举了毒杀这种类型的种种可能,增加了这本书的价值。
阅读土屋隆夫的小说,可以感受到作者的一种文学的匠气。他在小说中,不会使用一些华丽的文字,也不会耍一些文字诡计,各本小说四平八稳,因此也显得土屋隆夫的推理小说不会显得太差,也不会感觉特别好看。
《天狗面具》读后感(五):死無對證卻可以讓人信以為真!
你說,天黑以後要來?我等到月上東山? 月眉彎彎,清淚,兩行,也彎彎。我自作聰明地朝著一件淒風苦雨愛情故事後的情殺事件鑽,萬萬沒想到這等黑寡婦的陰謀竟然是如此這般。雖然是看土屋隆夫說著平凡人的往來,卻有別於一般狗血灑滿天的痛快,確實,這是一齣讓人眼睛一亮的現實推理,儘管其中的笨手笨腳警官們,來回奔忙破不了案著實讓人著急。除了這個沒有破案的特殊劇情之外,寫這個故事的那隻筆,好像是往你的胳肢窩去搔弄似的,你不免得捧腹笑場呀!!
或許是我的閱讀資歷太低了,在大量閱讀推理小說的高人眼裡,這或許是個微不足道的老生常談,然而,我竟然毫不猶豫地崇拜起這裡頭那位跟派出所長「好久不見」的「白上矢太郎」,他提出來的所謂
「心理性詭計」
「機械性詭計」
「誤判性詭計」
「其他性詭計」
的及犯罪型態於四點歸納,這琳瑯滿目精彩萬分的總整理,真的令人(推理迷)心曠神怡地目不轉睛地盯著看,我更是小心翼翼的怕忽略了任何一分精彩的說明,因爲這裡的每一個字都值得去仔細玩味呀!除此之外,掌聲所到之處還包括了土屋隆夫在故事中,那種得意於自己設計的詭計時,不定時地冒出來頭刻意透露未來劇情,或者挑戰讀者想法的心聲解說,很多作者在這一部分做得不好後會造成我的反感,但是土屋隆夫在這個環節上,讓我迫不及待地等著看他下一次對話,像是我跟他面對面地談笑風生似的。
這本書發行在民國四十七年,相當是土屋隆夫在四十一歲左右所發表的一個可愛的鄉村故事。故事說的是人民對鬼神信仰的執著,相較於科技與知識上在後代看來無法理解的單純無知,以及為了爭奪那種「微不足道的政治權力」以死相搏,勾心鬥角之餘還奇招出盡的競選活動,現在看起來當然覺得可笑無奈。在這些複雜的老鼠般的恩怨情仇來往之間,到頭來,還是導致了兩個候選人的相繼死亡,甚至殃及池魚地導致無辜者的連帶死亡,這個看似不可思議的「不可能犯罪」,一大群人為了破案,在「直接問神」或者「耐心推敲」的猶豫之間,焦急的警察們,好奇的村民們,鬼怪與科學,傳說與動機的角力鬥爭之下,終於有了一個無法被肯定,卻也無法被推翻的答案,雖不中,亦不遠矣,這不就是土屋隆夫最會使出的招數嗎?
這是一部不會讓你失望,卻也是任由你大有疑問卻也無法反駁的「精妙推理」,但是在劇情上或許有點老套,然而「白上矢太郎」的推理與輕鬆的風度,以及他準確出現與消失的冷漠與熱情,才是這個故事裡最大的謎團吧?
這是第三次看「土屋隆夫」的推理小說,在這本以日本戰敗後十來年的時空背景下的故事,連個錄音機都算是高科技產物那種青黃不接的時代,「土屋隆夫」一反常態地運用了莞爾的筆觸,讓這一場腥風血雨摸不著頭緒的犯罪事件,變成了讓人夾雜著「捧腹大笑」以及「緊張猜疑」的情緒,然而一如往常的寫作架構與結局的開放性(昂首公雞先生卸下和善謙遜的面具後,以真實驕傲的嘴臉進行嗤之以鼻地發表高見:「開放性結局充分表達了作者的無能」。),一個平凡村落裡,一群未經教育的老少村人所經歷的三件謀殺案,羅生門的結案說詞,兇手究竟是自我了斷?或者是另有其人?
可惜在米壽之年還繼續寫作的土屋隆夫,並沒有在晚年把這個可愛的謀殺事件說一個完整交代,但是以無損這期間大家再以冷硬派風格的調查行為中,處處引發恰到好處的笑點以及有條不紊的推理總整理,確實無損沒有正確解答的一個遺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