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看西看》读后感100字
《东看西看》是一本由娜斯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页数:2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看西看》精选点评:
●东看西看好看
●没营养
●图书馆翻的,未完
●闲来无事时编织下自己呼之欲出的出国梦。
●纳斯写的很随意,偶有惊艳一篇,上一本《纽约明信片》更好一点
●长了见识……
●只看了部分篇章。不过一边看一边做笔记规划想看的片子,真的是很悠闲呀^ ^
●很随性却又不失格调的文字,符合我的口味。。
●又一本写美国,确切来说,是写扭腰的书。挺好看的,信息量大,文字也很“日常”,不过自己的东西太少。
●喜欢
《东看西看》读后感(一):喜欢娜斯
很喜欢娜斯的随笔,认识她也是在《三联生活周刊》上看到她写的专栏!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她的还有两本《纽约明信片》、《想像舞蹈的马格里特》都不错噢!
《东看西看》读后感(二):读新闻两篇有感 谈自由
美国的自由造成的结果是双方面的
国门的打开带来了鱼龙混杂,引进科学家、吸引各国人才深造的同时恐怖分子也出入自如新闻的自由带来了信息爆炸。媒体一味追求收视率而迎合大众,失去了导向失去了底线。同类节目繁多失去多元化。
既然一味的自由不是办法,就需要选择。有谁来选呢?人民?政府?法律?
这其中必然需要一个广泛认可的标准,可执行统一标准是否有是一种不自由?是否又是对未来的损坏?自由与统一使用很的命题吗?
《东看西看》读后感(三):视角和观点比文字好
娜斯的三本书我都读过。
虽然那时候也时常翻《三联》,但处于看文不看人的阶段。某天在书店闲逛,发现这本,觉得新鲜有趣,没有那种我不喜欢的装腔作势的书写风格,而且写得是对纽约的文化观察。赶快带回家。
昨天在家重读,因为有了前几个月和若干美国学生接触的经验,对娜斯文中的很多细节有了新一层的感受。
我们感兴趣的领域多有重合:电影、城市文化和艺术空间、美食、艺术、媒体......这几年能写好看文章的女子越来越多,有机会去外国生活或学习然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下来的好作者也越来越多,比如恺蒂,比如殳俏。
透过他们的视点,我了解外面的世界。
娜斯的文笔在我看来不是最棒的,但思维很活跃,想法多,表述也算到位,只是略歉精致,但也别有一番自然真实。
《东看西看》读后感(四):太不容易...
高考完的那个暑假,记忆里都是耀眼的阳光下的首都图书馆和那次分手;第二年的暑假,还是在图书馆清凉的大厅里,男孩曾经和我一起找《追忆似水年华》的检索卡片的木头柜子已经换了位置,变成了新开的小书店。
溜溜达达进去,发现了那本叫《东看西看》的书,没有什么花哨的介绍词,没有摸着都烫手的豪华装帧,就是个《三联生活周刊》的专栏作者的随笔文集(那个时候的我还不知道《三联生活周刊》是什么东西),讲的是作者在纽约的见闻感受。
可能是那时候在看<friends>的缘故,对纽约无限好感,兴趣大增,那是我向往的城市,有个性,有历史,有一切的美好,也有一切的罪恶。像见到和自己“同频”的漂亮衣服一样,我没有斟酌就买了这本书,已经有日子没有买过不打折的正价书了。
书似乎随便翻开那一篇都可以直接看得下去,这大概是专栏结成的散文集的好处。
很喜欢作者的文字,就像三周主编评论的那样,没有任何文化负担,也不在乎任何文化权威,不需要酸文假醋,也不需要措辞遣句地故作深沉,怎么想就怎么说。
的确,我喜欢纽约,她写了纽约,衣食住行,媒体文艺政治犯罪,甚至像路边摊这样的小细节也会写出一些见解来,但是读起来有的只是轻松。
更可贵的是,正像书的题目,不仅看纽约,看西方社会,也会反过头来看中国,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还是那位主编所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人,轻轻松松做人、轻轻松松作文,其实都不容易。
我想,是“太不容易”罢。